京津冀謀劃部署協同發展重點任務

攜手邁上新臺階奮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啓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篇章

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5·12”重要講話一週年之際,5月11日—12日,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召開,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河北省委書記倪嶽峰,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正譜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區域協調辦)負責同志到會指導。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爲協同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一年來,京津冀三省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着眼於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持續完善協同機制,狠抓任務落地見效,堅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唱好京津“雙城記”,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走深走實。

座談會以“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產業體系融合”爲主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總結盤點一年來三地協同發展的工作和成效,認真研究分析當前形勢,以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週年爲新起點,共同謀劃部署下步工作。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會議審議通過5個文件,聚焦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產業鏈有效構建、科創平臺深化合作、區域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和舉措。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是三地共同的責任。雄安新區已經進入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的新階段。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三省市制定共同推進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的行動方案,提出了共建創新平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等18項措施,助力雄安新區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產業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去年三地共同繪製了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爲進一步增強區域產業鏈韌性,提升區域產業鏈競爭力,近期三地共同制定了推動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的行動方案,圍繞“堵點”招商、“卡點”攻關等方面,確定了42項任務,並配套制定責任分工清單和落地指南。

協同創新是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着力點,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內容。習近平總書記“5·12”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三地共同編制了協同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提質增效行動方案,明確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12項重點任務,加快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成爲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戰略平臺。

通武廊地區是京津冀區域最具一體化發展基礎的地區。本次座談會審議通過了推動通武廊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產業協作、生態環境保護、文旅融合等8項重點任務,加快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建立健全的制度機制是推動工作協調高效運轉的重要保障。去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建立了“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工作機制,爲推動協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新形勢、新任務,三地共同修訂了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運行規則,將三地人大、政協協同納入工作機制,在更大範圍形成合力;同時,在現有15個專題工作組基礎上增加能源、水務、統計3個專題工作組,推動各領域任務更加精細務實、高效落實。

此次座談會上,三地有關方面簽署了深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京雄合作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工作備忘錄、中關村高端醫療產業園等一批協議和產業合作項目,揭牌成立了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鏈、信創和網絡安全產業鏈、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等三個產業鏈聯盟,升級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共建模式,發佈了京津冀社保“一卡通”交通出行、看病就醫、圖書借閱等一批應用場景。

座談會期間,三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共同赴天開高教科創園、航天五院天津基地、天津港港區、產業鏈重點企業等實地調研。三省市常務副省(市)長召開聯席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及產業、交通、生態等專題工作組工作情況彙報,對協同發展重點工作進行部署,並與參會和簽約企業家代表進行座談交流。此次會議確定,2025年度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將在河北省召開。

重點

三地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5月11日—12日,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召開。此次座談會上,京津冀三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把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奮力譜寫協同發展新篇章,全力以赴使京津冀成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座談會上提出,下一步,三地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內容,包括: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齊飛;加強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建設,打造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強化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構築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推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區域融合聯動。

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聚焦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齊飛,京津冀三地將堅決支持和服務保障央屬標誌性項目落地,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持續推進核心區功能優化提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落實好支持雄安新區一攬子政策措施,抓好重點片區、重點項目建設。支持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發展,加快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等重點產業鏈發展。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修復。深化京津與雄安新區教育、醫療、職教培訓等公共服務對接合作。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處理好與雄安新區、中心城區、北三縣等周邊地區的關係。圍繞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3+1”主導功能,加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紮實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推動北京綠交所強化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能力建設,推動優質資源加速集聚。

京津冀三地持續加強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建設,打造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共同唱好京津“雙城記”,加強北京科教資源與天開高教科創園對接合作,推進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等園區合作。推動國家出臺新一輪支持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與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錯位聯動發展,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的重要支點。研究推出一批京津出行便利化措施,進一步釋放同城效應。有針對性地優化對北京、雄安新區等港航服務措施,增強天津港服務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能力。推動通武廊、房涿淶、平薊三興、延懷赤等毗鄰地區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優化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管理體制機制,紮實推進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協同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推動“通武廊”地區一體化發展,在區域統籌、規劃對接、政策銜接、交通連接、產業承接、服務鏈接上實現更加深度的突破。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編制出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強化對區域空間結構和功能佈局的統籌。

推動實施一批產業協同示範項目

在強化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構築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方面,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同打造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園區生態,增強對區域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化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提質增效,貫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提升科技成果在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落實“六鏈五羣”產業佈局,發揮鏈長製作用,抓好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一鏈一策”開展產業鏈延伸和協同配套,推動鏈上企業在京津冀重點產業合作平臺和園區發展。推動實施京津塘高速協同場景開放、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配套工程等一批京津冀產業協同示範項目,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合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強化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作用,充分鏈接企業資源。

京津冀三地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推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持續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構建一體化高效率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世界級機場羣港口羣,推進津冀港口資源共享和集約利用,增強天津港服務輻射功能,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持續鞏固河北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貨運輸功能和主樞紐港地位,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加強大氣污染、跨界河流流域綜合治理及北方防沙帶建設,拓展綠色生態空間。提升公共服務合作水平,推動京津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深化對接,開展跨區域醫聯體建設,推動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佈局,拓展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應用場景。做好災後恢復重建,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協同打造一批主題消費和文化旅遊目的地,推動文旅商體融合發展。

京津冀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針對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區域融合聯動,持續實施京津冀區域市場一體化措施,加快形成有利於跨區域產業轉移、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市場化機制,在推進區域一體化和京津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協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出臺並落實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行動方案,深化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等合作。更好發揮京津冀聯合辦、專題工作組的作用,不斷完善協同工作機制,鞏固夯實“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的工作體系。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戰略交流互鑑,深化與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等對接合作。

新起點上,三省市將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爲根本遵循,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深學深用、善作善成,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折不扣落實好座談會確定的各項任務,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精彩細部有力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觀全局。

數說

京津冀經濟總量達10.4萬億元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爲協同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一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走深走實,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深入推進。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

雄安新區建設實現新突破

300多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00多億元

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

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腦等智能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入駐企業80餘家

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開學開診

40餘所學校、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接支持雄安新區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開創新局面

天開高教科創園累計註冊企業超1600家

天津120餘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爲北京整車廠商配套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分別新增註冊企業超900家、300家

開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紅門及平谷等海鐵聯運班列,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200萬標箱,津冀港口羣貨物吞吐量超18億噸

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儲氣超4.9億立方米

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748.7億元,同比增長109.8%

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

繪製生物醫藥等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

舉辦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簽約項目152個,投資額達1229億元

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兩個產業集羣產值規模佔全國20%以上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00多家,佔全國12%

第一批165項資質資格互認,自貿試驗區203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

紮實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累計註冊企業近1萬家

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實施億元以上京津項目270個,總投資2037億元

張家口27個數據中心、153萬臺服務器投入運營

累計認定環京蔬菜基地130家、10萬畝,全年開展河北淨菜進京活動100場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

北京累計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超3000家,疏解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超9200公頃

8家市屬高校和15家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向外佈局

嚴格執行北京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不予受理與“四個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記業務2.5萬餘件

北京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新步伐

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確保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

行政辦公區一、二期建成投用,市級機關分兩批集中入駐副中心

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投入運營,運河商務區註冊企業超2萬家

北京綠色交易所加快建設全國自願減排交易中心,碳配額和環境權益交易成交量突破1億噸

舉辦2023年項目推介洽談會,簽約項目50個、意向投資額426.8億元

公共服務得到新提升

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超1.1萬公里,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2023年京津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57.3%

累計成立15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聯盟),組建24個京津冀高校聯盟

全面取消三地異地就醫備案,9900餘家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本版文/本報記者武文娟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