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小學員的學藝路 艱苦到想哭「還是想完成夢想!」

李涵飾演《大保國》中的楊波。(圖/中新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京劇是一門需要從小練起的藝術,很多孩子都是從10歲,甚至更小就開始訓練,且過程非常艱難,令人難以想像,不只有壓腿、踢腿、撕腿等基本功,不少戲校還規定必須住校,從小就得學習獨立。

根據《中新社》報導, 12歲的李涵學戲已經8年時間,起初是因爲身體不好,「媽媽說學京劇的班可以鍛鍊身體,以後不容易生病,送我進了老家淮南一個戲曲培訓班,開始練習壓腿、踢腿。」原本只是想強身健體,但李涵無意間聽到其他小朋友吊嗓的聲音,深深受到吸引,「覺得特別好聽,老師也說我唱得準,所以我就決定認真學京劇了!」

10歲時,李涵考入了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國戲附中),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練早功,每週一、三、五上午前兩節上劇目課,一週有五天的下午要練基功、武功,晚上放學經常還借教室練私功,粗略算了算,一週下來,花費專業上的時間得佔到全部學習時間的四分之三,連喜歡的足球,也得等週末有空才能去踢一下。

各種基本功裡面,李涵印象最深的就是壓腿,因爲他天生腿硬,吃了很多苦,「筋要拉開,舞臺動作纔好看,但我腿硬,以前在培訓班只要壓10分鐘,也不用壓得太標準,現在進了戲校,壓腿是要儘可能碰到額頭,還要堅持10秒,簡直度日如年!」由於太過辛苦,李涵也曾想過放棄,可最後總會想到自己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捨不得,就堅持了下來,一直到現在。

16歲的徐佳跟李涵不同,最初對京劇沒有特別的感覺,她學過舞蹈聲樂手風琴評劇,最後機緣下考入國戲附中,選擇了武旦行當,「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就是不抗拒,讓我學我就學學看吧!」但很快,徐佳就產生了興趣,甚至可以說是折服,「京劇這個藝術門類包含的內容比較全面。沒學過的可能不太容易體會到,你聽那個咿咿呀呀的唱腔韻味那麼美;舞臺上那些行雲流水的武打動作,就一個字兒,帥!」

▼徐佳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排練廳練功

徐佳學過舞蹈,所以練起基本功沒有太費力,但因爲學的是「武旦」,有時必須穿着靠旗,這就把她累哭了,「靠旗有5、6斤重(約2、3公斤)。綁上去的時候要先含胸,然後把靠旗的肚子緊緊勒在前胸上,這樣做動作的時候靠旗纔不會晃,但時常會覺得喘不過氣來。」另外就是撕腿,也常把徐佳痛得哀哀叫,「一個人平躺在地上,經常是一條腿伸直,同學坐在上面,別人就把另外一條腿往頭頂位置搬,那一瞬間覺得肌肉、筋都被撕裂了,真是撕心裂肺的疼!」

辛苦歸辛苦,李涵和徐佳都對未來有憧憬,李涵表示,自己5歲第一次聽戲,聽的是《空城計》,從此迷上了老生,幸運的是嗓子也適合學這個行當,就一直堅持到現在,他也希望自己未來能考上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後進入國家京劇院,繼續唱戲,「我喜歡於魁智老師,也夢想能成爲名角,發揚京劇藝術。」

「我也想當個京劇名家。」李佳說完夢想,吐了吐舌頭,「但是當名家太難了,我還是希望畢業後能先入劇團,先唱戲,然後累積舞臺經驗當一名老師,把京劇藝術傳承下去。」

▼徐佳(前一)在《青石傳奇》演九尾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