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 金融科技再“卷”出海

本報記者 蔣牧雲 何莎莎 上海、北京報道

從2017年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出海”至今,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再度將視野放到了“海外”。

截至2024年3月28日,樂信(Nasdaq:LX)、陸金所控股(LU.N:06623.HK)、奇富科技(Nasdaq:QFIN、03660.HK)、信也科技(NYSE:FINV)等8家上市金融科技企業紛紛發佈2023年年報。綜合來看,大部分公司的營收與淨利潤均有所增長。但數據也顯示,行業普遍存在逾期率上升的情況。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一方面,目前行業新增貸款速度變慢,逾期稀釋效應下降,導致逾期率上升。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使得部分企業放低獲客標準,也是造成逾期率上升的因素之一。近期,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深入消費金融市場,使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這一背景下,不少企業都在尋求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有上市金融科技企業負責人就向記者坦言,國內的激烈競爭是促使部分公司選擇出海的原因。

強化風控與定價

從營收規模來看,除了頭部的陸金所控股持續壓降規模、奇富科技營收略有減少之外,其他企業均有同比14%—43%不等的增幅,大部分企業的淨利潤也都有所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中各家企業普遍提到了資產質量承壓的情況。比如,樂信2023年一季度、四季度90+逾期率分別爲2.53%、2.9%;信也科技分別爲1.41%、1.93%;奇富科技分別爲2.18%、2.35%。對此,小微信貸專家嵇少峰向記者表示,除去宏觀環境因素之外,目前行業的需求也在萎縮,新增貸款投放速度變慢,逾期稀釋效應下降,導致逾期率上升。

面對這一變化,企業將如何應對?

記者瞭解到,優化風控體系,細化客羣與定價是較多企業選擇的做法。陸金所控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賦能小微金融領域,公司通過大力發展消費金融,進入多元化的細分市場。而公司貸款投向的多元化,意味着消費金融與小微金融可在不同經濟環境下實現風險抵衝,降低了業務集中度過高的風險,公司抗風險能力和韌性進一步增強,長期資產表現將更加均衡和穩健。維信金科方面表示,將通過完善多元評分來調整風控政策,進行重大模型升級和複雜測試來持續優化風險管理框架。此外,公司還將引入全面的客戶特徵維度,從而更精準地判斷目標客羣風險狀況。

奇富科技首席風險官鄭彥則通過財報表示,2023年四季度在風控方面產生了一定挑戰,爲此奇富科技減少了高風險、長期貸款的敞口,並通過提升不承擔信貸風險的服務比例來進一步降低總體風險。鄭彥表示,2024年年初至今,一系列舉措已經開始對風險指標產生了積極影響,預計相關數據在2024年將逐步改善。

樂信則是全面升級風險團隊,在2023年年末迎來新任CRO喬佔穩。喬佔穩此前一直擔任螞蟻消費金融的風控負責人。在業績交流會上,喬佔穩表示,接下來公司計劃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確保新發放貸款的風險水平持續下降。首先,拓展利用更多核心數據源,全面提升風險識別、客戶分析、偏好識別和穩定性識別能力。其次,將繼續加強風險管理體系的模塊化建設,提高風險策略的標準化水平。最後,將通過創建多種產品,如策略機器人等風險管理工具和策略實驗平臺,開發智能風險管理產品能力。該工具將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確度。同時,樂信也會繼續提升識別高風險客戶的能力,並採取各種措施,例如關閉賬戶、減少信貸額度和截取交易,以減少拖欠貸款的產生。

需要指出的是,行業競爭或許也是加劇行業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樂信CEO肖文傑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行業競爭加劇使得行業風險水平上升,並給企業帶來了短期的盈利壓力。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也向記者表示,市場競爭激烈使得部分企業獲客標準降低也是造成逾期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海外業務佔比上升

目前小微、消費金融領域的競爭情況如何?從參與主體來看,除了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之外,近期互聯網平臺在這一領域也動作頻頻,比如,快手於近日獲得網絡小貸牌照、財付通小貸與美團小貸ABN發行雙雙獲批等。一面是來勢洶洶的互聯網平臺自帶龐大流量,另一面是銀行不斷下沉以及消費金融紛紛組建自營渠道,金融科技企業面臨着更大的競爭挑戰。

在嵇少峰看來,市場新入局大平臺勢必會給上市金融科技企業帶來壓力,金融科技企業原先的流量來源被平臺自身消化,加上消費金融公司着力拓展自營渠道,市場參與者之間相互產生影響,自然使得金融科技企業新增業務量有所下降。“由於技術同質化嚴重,在未來的消費金融市場格局中,金融科技企業沒有多少明顯的競爭優勢,關鍵仍在於營銷與流量的入口掌握在誰手裡。” 嵇少峰談到。

冰鑑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向記者表示,我國消費金融業務競爭一直非常激烈,基本處於紅海市場。部分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流量優勢,但是隨着銀行自營業務利率不斷下降,這種優勢已經越來越小,大量的優質客羣偏愛從銀行直接獲取低息貸款。而對於金融科技企業而言,主要的優勢在於靈活服務長尾客戶。

王蓬博也表示,接下來消費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上,頭部企業或許會更加突出,受到資產質量和技術能力的加持,此前消金牌照融資渠道也更廣,意味着資金成本更低。金融科技企業除了業務運營更加靈活之外,與場景的結合度更高也是優勢之一。

一系列背景下,不少金融科技企業也向海外業務投入了更多資源。目前,信也科技已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建立了金融科技平臺。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業務已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同比增加85.9%,佔集團淨收入的比重達到17%。維信金科則在2023年於香港地區推出本地化的消費金融品牌CreFIT維信,並收購一家在葡萄牙銀行註冊的信貸機構,從而進軍歐洲市場。

樂信則在業績交流會上提到,出海是公司未來的戰略方向之一,目前公司在東南亞與南美初步展業,但尚處於發展早期故規模不大。嘉銀科技相關負責人不久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非洲市場一直是公司海外業務佈局的焦點,儘管當地市場面臨種種風險考驗,但盈利表現仍持續呈上升態勢。而在東南亞市場,公司也將持續加碼在印度尼西亞市場的投入。

回望2017年前後的金融科技“出海潮”,7年過去,如今海外市場是否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國平臺在海外的競爭優勢是否明顯?對此,王詩強表示,我國金融科技企業在國內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技術、風控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是海外政策風險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金融科技業務也面臨不小壓力。

嵇少峰也告訴記者,海外市場的確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類現金貸產品受當地國家的數據和金融監管環境的影響非常大。經濟發達國家往往在金融監管和數據治理方面有着非常嚴格的制度安排,而不發達國家的數據環境、數據質量又相對較差,這都使得我國的金融科技企業開展業務帶來困難。我國的平臺在海外的競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先發優勢,由於這些平臺在國內都經過了大量的市場運營考驗,所以無論是智能風控技術,還是場景和營銷渠道的把控等方面都有着豐富的經驗,但是本土企業在監管資源、市場資源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國平臺在海外的競爭優勢並不是特別明顯。

(編輯: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