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的國民黨何去何從

▲90歲也用網路,柯P:這場選舉我就贏定了。

劉性仁

中國國民黨在此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不僅是在臺灣選舉史上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敗,造成許多支持者徬徨、憂慮及不知所措,但這都無濟於事,敗選就是敗選,就必須正視現實,誠實面對,勇於檢討,不需要爲失敗找理由,但必須爲成功找方法,這次選舉國民黨必須痛定思痛,重新出發,浴火重生。

不可諱言,這次重大變化其所帶來的後續效應是多層面的,其影響是深遠的,自然需要一段時間觀察。臺灣藍綠版塊及網路和公民團體族羣的興起,改變了選舉的型態及方式藍營選民產生量變和質變,更重要的是,兩岸因素及FTA等兩岸經貿議題顯然沒有喚起選民的危機意識;而臺商對於臺灣政治的影響性也值得重新思考,對於藍營來說,面對大環境媒體輿論極爲不利的情況,敗選是必然的,但敗的程度卻引發出許多新的問題

縣市長選舉結果來論,此次藍綠版塊呈現出藍只在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連江縣綠則在基隆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及澎湖縣;至於無黨包括墨綠的臺北市及花蓮縣與金門縣;六都中藍營只剩下慘勝新北市,丟掉原有的臺北市、臺中市及桃園市,國民黨所受到的挫敗前所未有。這次地方公職人員與縣市長呈現一致投票,並沒有出現分裂投票的情況,其中各地不乏長期經營卻落馬的公職人員,使「綠的更綠,藍的變淺或轉綠」的情況;地方公職人員亦會受到大環境整體連帶的影響。

或許民進黨勝選士氣大振,但第一時間臺北市新任市長柯文哲立刻副市長人選敲定爲「前新北市環保局」,也曾經是新黨議員鄧家基,這如果是柯文哲展現給民進黨看所謂的自主性,顯然柯文哲與民進黨間的關係挑戰纔開始;柯文哲似乎尚未做好準備。但無論如何,柯文哲擊敗連勝文一定有他的理由,國民黨必須深入思考,從中汲取教訓

對於這次九合一,從整體來看,而不針對單一縣市地區來探討:

一、 國民黨失敗之因

1.大環境執政成績不佳嚴重衝擊到藍營整體選情,大環境經濟不佳造成選民投票傾向轉變,一般民衆對於國民黨觀感不佳,政黨認同度低;

2. 優勢地區投票率不高,未展現優勢;而中南部投票率高於北部,沒有發揮對藍營投票率的正向作用;

3.相對剝奪感及反商、反權貴發酵,使中間選民對國民黨的候選人普遍產生反感;

4.媒體名嘴及網路環境營造對藍營十分不利及不友善的局面。一明一暗難以預防;

5.藍營各執政縣市既有政績牌並沒有有效發揮及發酵,諸如臺中市桃園市臺北市新北市等都有非常多的建設成績但都沒有成爲選民投票的關鍵因素

6.沒有讓選民感受到選舉後果與未來的影響性,使選民缺乏長遠性的思考;

7.兩岸關係並沒有成爲選舉發酵的重要議題;

8.臺灣官二代及富二代無法得到選民普遍認同,權貴及政治世家成爲負面的代名詞;

9.皇民說及混蛋說等失言激發出臺灣的族羣意識及引發民間普遍反感;

10太陽花後的臺灣主體意識及臺獨想法已深植於年輕人心中,造成挺臺灣就是挺綠的風潮現象;

11兩岸紅利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兩岸任何協議都沒有展現出正面的功效;

12馬英九個人遭到臺灣社會的普遍非議、馬政府整體形象不佳,反馬嚴重衝擊地方選情;

13.藍營已呈現分裂的跡象,宋楚瑜等人重砲抨擊國民黨造成藍營內訌;

14選舉模式並沒有跟上現代社會的變化,政黨對於素人政治缺乏有效的因應

15.藍營對敵對陣營所提出的任何質疑,並沒有產生影響力

16國民黨的政黨認同迅速降低;

17各地提名人選及提名方式有待商榷,初選制度是否應排綠;

18兩岸當局對於臺灣現況並沒有創造好的條件與機會;

19候選人的調性及整體表現並沒有獲得在地多數民衆所喜愛;

20選舉文宣仍不夠通俗化與貼近庶民語言;

21網路經營不夠缺乏附和者及熱誠者的參與;

22國民黨對於新媒體的運作與熟悉度不足;

23年輕族羣對國民黨欠缺認同感,民進黨經營青年活動得到肯定;

24國民黨缺乏與公民團體互動的模式;

25臺灣社會整體反商反富與階級對立意識衝擊到藍營選情;

26,大企業力挺非旦沒有帶來正面效果,反而引發負面觀感;

27派系力量式微,許多政治要角都是「叫好不叫座,沒有選票的實質影響力」;

28藍營內部發生倒戈,馬政府的用人哲學產生副作用;

29 理念不清,使支持者缺乏堅定的信念;

30世代斷層,在黨員及幹部都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31太陽花學運、食安及油品風波及單一候選人弊案產生嚴重衝擊;

32政黨版塊及鐵票迷思必須隨着選民自主意識提升而打破;

33.民調手法必須符合民衆習慣及思維方式;

34深耕基層地方有待努力;

35候選人做太久讓選民失去新鮮感;

36多數選民認定兩岸間可以政經分離,可以一邊挺臺獨一邊享受兩岸交流紅利;

37九把刀等公衆人物力挺使藍營不易吸引年輕選票

▼勝文2K14。(圖/鄉民「dk40」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攝)

二、 國民黨未來挑戰

對於大敗後的國民黨,處處都是問題,怎麼做都不對,不乏落井下石者,雪

中送炭者少,這就是政治的本質與選舉的殘酷性,因此筆者認爲其挑戰或許有:1.國民黨內部人事及組織調整和政策的討論,既要穩定不能亂,又要改革迴應支持者的期待,實在是兩難;

2.憲政體制的釐清,究竟是否要回歸內閣制或是採取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制仍值得探討;

3.對於未來有意接班者究竟應當如何面對2016大選?後馬時期的權力如何分配?

4.如何面對新形勢下的各縣市府會關係;

5.如何與親民黨、新黨及無黨籍尋求政治合作的空間與機會;

6.如何鞏固與凝聚原有傳統派系及支持者選票,使不致潰散;

7.如何吸引年輕族羣及增加新面孔;

8.選戰模式及思考將如何調整;

9.如何因應兩岸關係未來情勢發展與變化;

10面對太陽花學運的反中、反國民黨、反馬和臺獨聲音與力量高應當如何因應及推動兩岸相關政策;

11必須針對執政最後兩年進行整體長遠的佈局與規劃;

12如何強化與媒體關係和主導輿論方向,以增加話語權;

13如何改善臺灣整體經濟大環境及解決失業及物價上漲等民生問題;

14如何重新出發找回社會及校園既有及新的支持者;

15.接班梯隊將面臨重大考驗在找回支持及重振士氣等棘手問題的處理;

16如何讓2016年產生鐘擺效應?讓選民有感教訓過頭的感覺;

17臺商及企業在選舉時所發揮功能的思考;

18兩岸經濟牌及兩岸牌在選舉過程中的角色性探討?臺灣民衆似乎可以接受與大陸做生意但不要制度化的想法該如何導正?

三、建議

1國民黨必須加強論述與改革方案,這些要很清楚的給民衆耳目一新的感覺,決策機制必須重新檢討,迴歸基層;

2.府院黨等人事問題必須妥善處理及安排,早日爲2016大選預做準備;

3.國民黨內部團結,不要自亂陣腳;

4.找出每個勝、敗選地區的關鍵因素對症下藥;

5.在有限的時間做好正確的事;

6.瞭解民衆獲取資訊的方式做好網路宣傳工作;

7基層服務要深根,也要懂得宣傳;

8. 國民黨兩岸政策必須思考及檢討;

9.改變心態,官員及民代不要怕爭議及猶豫等駝鳥心態;

10強化藍營上下同仇敵愾、同舟共濟的用心

11.敗選必須對支持選民有個可以接受的說法及找出解決對策;

12以政策找回軍公教及不願出門投票的支持者;

13如何以新的府會關係來強化監督制衡的力量,獲得忠誠監督者的名聲;

14.文宣及宣傳管道必須要更多元化,善用可以影響及運用的管道來說明及呈現正確的政策與路線:

15建立一套公正客觀的賞罰機制及黨紀落實機制;

16對於年輕黨員及網路新世代的經營必須要更用心;

敗選就是敗選,就要檢討與改革,沒有執政權就沒有發言權,喪失舞臺及發言權的藍營政治人物就只剩下微量的影響力,所有的政治人物將成爲庶人;國民黨必須痛定思痛,從新出發。在野也是一種服務,只要善盡監督及扮演好應有的角色,選民自有公評,而選民也必須爲這次選舉承受風險的代價,無論如何選舉已經結束,日子總是要過。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