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乳癌 賴亦貞樂當醫師第二雙眼睛

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暨超音波影像科主任賴亦貞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玩「找不同」的遊戲,長大後擔任放射科醫師也是從影像中找線索。(賴亦貞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我從小就喜歡玩『找不同』的遊戲,長大後當放射科醫師蠻適合我的!」」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暨超音波影像科主任賴亦貞說,放射科醫師的工作有一半的時間在看影像,從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到乳房磁振造影,都是協助診斷的重要工具。

放射科醫師被稱爲「醫師的第二雙眼睛」,他們的職責是幫病人做各式影像檢查,並協助臨牀醫師評估病況。賴亦貞笑說,自己以前有一點「社恐」,原以爲放射科會花很多時間和影像相處,比較少接觸病人,後來才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工作上需要常常和病人、臨牀醫師溝通,「但我還是蠻開心的!」

大約7、8年前,一名30多歲孕婦摸到乳房有硬塊,前來醫院檢查。當時賴亦貞用超音波探頭一掃,發現情況不妙,馬上安排切片檢查,也順便用超音波檢查腹部,竟發現肝臟也有問題。後來診斷結果出爐,證實是晚期乳癌轉移。

這位病人等到孩子足月就提前生產,馬上開始乳癌治療,經過好一段辛苦的治療後,目前病況穩定,持續追蹤。賴亦貞說,病人有時候來醫院回診,兩人正好遇到時,還會一起回想多年前的情景,「我很替她開心,能夠健健康康地陪伴孩子長大!」

另一位令賴亦貞印象深刻的患者,是自己的同齡朋友。雖然早期發現原位癌,但因爲個人宗教信仰,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拖了2、3年,直到胸部嚴重積水,喘到無法躺下來睡覺,才終於就醫,此時已經轉移到骨頭、肺部、肝臟,雖然治療後病況趨於穩定,但只撐了幾年後離開人世。賴亦貞感嘆,如果再提早2年治療,是不是現在還和孩子在一起?搞不好能換回一輩子!

執業十餘年的賴亦貞,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乳癌患者。她說,早期乳癌治癒率很高,只要及早切除病竈,幾乎不用化療或放療,只需住院2、3天;即使進展到侵襲性乳癌,只要有治療就有希望,呼籲女性朋友不要害怕,發現異狀務必趕快就醫。

賴亦貞也提醒,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符合資格者務必定期檢查。另外,亞洲女性較多緻密型乳房,會影響乳房攝影的診斷率,因此她建議定期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兩種影像檢查互補,就能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