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檢查暴露輻射量 健保快易通APP一指即可查

就醫檢查暴露輻射量 健保快易通APP一指即可查。(本報系資料照片/林周義攝)

衛福部健保署「健康存摺」推出新功能,透過APP即可查詢當年度個人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量資訊,若單次檢查輻射量小於50毫西弗,1年內總量小於100毫西弗,則不需要擔心風險。

照X光、電腦斷層等檢查可揪出潛藏病竈,但不少人擔心輻射暴露問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召開記者會,公佈「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新增個人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量資訊,並發表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建構胸腔X光影像偵測癌症疑似病竈模型。

健保署專門委員林右鈞說明國人放射線診斷情形,民國105至109年間,平均每人每年檢查4.14次、暴露輻射量3.30毫西弗。

健保快易通APP即起推出新功能,登入健康存摺嚐鮮版後,於首頁點選就醫總覽,即可看到當年度個人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量資訊;各項檢查的個別醫療輻射量,可於影像或病理檢查報告選單,點選特定檢查項目就能得知。

健保署指出,胸部X光檢查的輻射量約0.02毫西弗、頭顱電腦斷層掃描輻射量約1.5到2毫西弗、牙科全口X光檢查輻射劑量約0.014毫西弗。

健保也統計今年1到9月國人接受最多的X光檢查,前5名依序爲胸腔檢查、下肢骨各處骨頭及關節檢查、脊椎檢查、上肢骨各處骨頭及關節檢查以及腎臟、輸尿管、膀胱檢查;特殊造影檢查前5名則爲電腦斷層造影、磁振造影、乳房造影術、X光骨骼密度測定以及單純性血管整形術。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日常生活環境中原本就有天然輻射,影像檢查也會接受到不同劑量的輻射,人體只要接受到輻射,無論劑量都有引發癌症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且致癌或不良遺傳的機率與接受劑量成正比。

李伯璋指出,根據美國醫學物理協會在2011年發表公開聲明,如單次放射線檢查輻射量小於50毫西弗,短時間如1年內進行多次放射線檢查,但總劑量小於100毫西弗,則可忽略潛在風險,甚至無風險。

林右鈞說明,若以美國醫學物理協會的標準來看,去年總體曝露小於50毫西弗者佔99.7%,全臺僅1232人是超過100毫西弗,這些人大多是接受癌症的放射治療。

李伯璋說,放射線檢查對病人帶來的醫療效益遠大於輻射暴露風險,且爲疾病診斷所必要,醫師會基於醫療專業判斷放射線檢查,如民衆對檢查安排有疑慮,可與醫師溝通釐清,相信能更安心與放心接受放射線檢查。

此外,健保署委託成功大學利用健保資料庫肺癌病人的胸腔X光影像及相關資訊,建構人工智慧影像判讀模型,找出肺部結節後判斷是否爲癌症病竈,目前已達一般資深醫師的判讀水準。

李伯璋說,未來可望將研究成果或模型留在健保相關係統,供民衆或醫界運用,以便早期偵測早期治療。(編輯:陳政偉)1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