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幸運兒的公立幼兒園 奶爸攜兒催生非營利幼兒園 

記者劉康彥臺北報導

「出生數=死亡數」的死亡交叉將臨

據經建會2011年推估,臺灣65歲以上人口將在2016年超越14歲以下人口,並在2022年面臨「出生數=死亡數」的「死亡交叉點」,形成總人口數銳減、老年人口快速攀升的事實。

造成「死亡交叉」的關鍵因素在於生育率低落,至於低生育率主因,又多導向育兒經濟負擔沉重。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資料,102年25-29歲受僱就業者平均月收入約3萬1千元,其中更有51%未達3萬。當年輕人薪資普遍低廉,加上國內幼兒園高度營利化、托育費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年輕人成家、養小孩困境無疑雪上加霜。

屬於幸運兒的公立幼兒園

多數無法負擔昂貴托育費用的父母,將希望寄託在公立幼兒園,但由於政府長期的資源錯置,導致公幼數量少且設點不均,目前公、私幼的收託人數比已呈現3:7的巨幅失衡。

再者,公幼服務也與家長需求不符,近6成公幼僅收託至下午4點,甚至近7成在寒暑假未收託。簡單說,目前公幼運作不僅缺乏彈性,加上政府財政困難根本無力增設,導致「僧多粥少」的尷尬狀況。

學者毓秀強調,「當人民沒有共識時,就是政府幸福時」,不便民的公幼政策就是實例。當人民長時間受政府誤導,認爲抽中公幼名額是政府的「恩給」,竟忘了爭取與建立普及、共享的托育政策與公民意識,形成改革的最大障礙,催生符合邏輯的托育政策,是劉毓秀念茲在茲的目標,「不只爲了社會,也爲了未來的孫子」,劉毓秀說。

▲學者劉毓秀(持麥克風者)呼籲政府廣設非營利幼兒園、減輕年輕父母經濟負擔。(圖/記者劉康彥攝)

臺灣的社會恐怕快要game over

劉毓秀認爲,要挽救女性生育與人口問題,就應藉由普設「非營利幼兒園」解決,政府只需負責開辦費與部分補助,尋覓現有校園與社區閒置空間;至於修繕費用,則由居民以成本價均攤。

目前臺北市教育局規定,就讀非營利幼兒園每月只要8千2百元,劉毓秀依照教育部公告非營利幼兒園的營運成本推估,將全臺各地分成「經濟弱勢」與「非經濟弱勢」地區,家長每月負擔約在5千至8千5百元之間。她強調,年輕人近來高談世代正義,卻連「養小孩的正義」都沒有,呼籲社區家長、居民及未來有可能成爲阿公、阿嬤的人,都應起身要求公部門重視此問題,要求在所有社區普設非營利幼兒園,「否則我們的社會真的會game over」。

國安問題不在兩岸問題

成立「托育政策推動催生聯盟」的劉毓秀,長期督促政府正視資源錯置的托育政策,以及連帶造成的少子化現象。她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婦女新知基金會以及臺灣勞工陣線等團體,特地選在父親節前夕召開記者會,宣佈發起「普設非營利幼兒園」的連署活動,還邀請奶爸現身說法,表達育兒瓶頸。

連署訴求有三,包括:我的社區裡要有非營利幼兒園、我的縣市議員應積極協調,釋出學校、社區附近合適的場地,以及我的縣市長應於所有社區普設非營利幼兒園。

在NGO服務的施逸翔帶着兒子阿夏到現場,他說,「在NGO工作的薪水並不是非常多,可是在托育私有化的大環境下,找幼兒園時都會覺得學費非常高」。因此,當他與妻子在思考,是否要讓阿夏再添一個妹妹或弟弟時,總是陷入長考,尤其必須面對龐大的「經濟壓力」。

劉毓秀疾呼,臺灣的國安問題不在兩岸,「低生育力纔是」,鄰近的日本同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勞動力短缺困境,「但人家很緊張,我們好像不當一回事」,安倍晉三射出的其中一支箭,就是要在振興經濟脈絡下提出新的人口政策,讓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及生育率同步提升。

反觀臺灣,女性因婚育而離職的比率甚高,如果要效法日本同步提升女性就業與生育率,她強調,透過提供平價優質與普及公共托育,是有效協助民衆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好方法。

▲臺灣2014年第1季生育率僅1.07,反觀鄰國日本則有1.4。(圖/記者劉康彥攝)

政府不應爲難想要生小孩的父母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指出,臺灣女性有5分之1因爲生育而離職,其中只有2分之1的人會在間隔5到6年後復職。她無奈地說,在臺灣往往面對離職與育兒兩難的人都是女性。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曾做過調查,女性爲育兒離開職場,導致老年陷入貧窮的比率是男性6倍,覃玉蓉無法認同女性爲滿足傳統的照顧責任,加上社會缺乏公託的現實,讓女性不得不讓中斷職涯,加深女性陷入貧窮的可能。

她形容,每次在親子網站上吐露離職與育兒兩難的人多是女性,很少看見爸爸發言,她呼籲參與年底選舉的候選人,應該提出支持父親彈性就業,以及兼顧育兒與職場生涯的托育政策,政府更應積極發展非營利幼兒園,何況這是政府可負擔且有機會實現的政策,「政府不應爲難想要生小孩的父母」。

教保人員淪爲外籍老師臺傭

代表「全國教保產業公會」出席的李雯莉說,如果教保人員能夠在非營利幼兒園服務,將是一件「幸福」的事。她表示,目前爲數不少的流浪幼保師資,證實職場環境的不佳,他們一直淪陷在低薪資、高工時且「非專業領導專業」的職場現況。

第一線的教保人員,不但有可能被要求教才藝、美語,甚至成爲外籍老師的臺傭,教學自主權淪喪,也有業者認爲他們只會「照顧」,能把孩子帶好就好,家長支付的鉅額學費其實都給了外聘老師,讓教保人員流動率高,遑論永續經營教保理念

李雯莉說,如果有非營利幼兒園,不僅能安心任教,還能規劃真正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學齡活動,不必讓孩子被流行的科目填充,做好學前教育工作,並透過與孩子的朝夕相處,將專業教保理念提供給家長,提升教保服務品質。

讓孩子成爲一個有根的人

所謂「非營利幼兒園」,指的是不以營利爲目的,經營方式有別於公、私利的幼兒園,由政府委託或覈准公益團體,同時加入社區力量共同經營決策,家長並共同分攤營運成本,讓幼兒園成爲社區的一部份,提供平價、優質、普及且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托育服務。

目前高度營利化的幼兒園環境,對政府、幼保人員、家長,以及幼兒都是一場「悲劇」,即使政府提供幼兒券與免學費,卻都只是有去無回的「肉包子打狗」政策,形成政府撒錢卻無力控管的窘境,對於違法業者更是難以管理。

至於第一線的幼保從業人員,低薪、高工時與人才流失早已成爲常態,幼兒面臨不友善的照顧環境,家長則需負擔高收費、養不起、不敢生的惡性循環。

學者劉毓秀強調,「孩子要做一個有根的人」,以「同村協力」、「共同育兒」的概念,讓社區內的年輕爸媽相互支持與交流,祖父母也可安心退休,含飴弄孫並擔任主要照顧者,孩子在社區中自然而然產生同伴,一起學習、玩耍、認同社區,成爲「有根的人」。

▲非營利幼兒園普及優質的托育照顧,爺奶也可加入照顧者角色。(圖/示意照,翻攝網路)

檢視柯文哲、連勝文托育政策

臺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與連勝文已先後提出托育政策,柯文哲主張廣設「公私合營」幼兒園,由政府出地,盤整公共閒置空間,由社會企業、民間業者與非營利組織經營、自負盈虧,藉此增加幼兒園數量;至於營運成本,則由家長與政府共同負擔,透過政府租地、聯合採購等間接補助的方式,降低收費標準。

連勝文則主張透過「公辦民營」的方式,將閒置校舍再利用,並由合格幼托業者進行「企業化經營」,政府負責校舍整建,並專案輔導業者進行營運。

學者劉毓秀指出,雙方在大方向上都符合「非營利幼兒園」的概念,尤其是透過公部門的力量,盤整公共閒置空間,這部分目前仍遭遇不少阻力,校方與家長會經常陷入「割地賠款」的理盲,不願創造校舍再利用的機會。但在經營者的部分,柯文哲面向較廣,包括社會企業、民間業者與非營利組織,雖然仍缺乏「社區」經營的概念。

劉毓秀強調,適逢九合一選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將在10月中邀請各縣、市長與縣、市議員候選人簽署「推動非營利幼兒園」承諾書,希望屆時柯文哲與連勝文也能加入,聯盟也將透過媒體發佈「非營利幼兒園友善候選人名單」,呼籲社會據此投下關鍵選票。

▼托育政策推動聯盟呼籲柯文哲、連勝文簽署「推動非營利幼兒園」的承諾書。(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