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學生未來更考驗教學能力 教科書精進突顯重要性

故事網站針對教科書開放後的「一綱多本」議題,邀請了同爲臺大歷史同班同學、也投入教育工作的蕭宇辰(左)與許懿心(右)進行對談。 (故事網站提供)

臺灣教科書的演進,呈現有趣的插畫形式,提升孩童興趣,互動的找尋遊戲,讓孩子翻遍課本。(讀者提供)

知名知識型網站「故事」,推出一系列的文章,臺灣教科書的演變就像歷史演繹,常常是當下時代共同經典記憶及共鳴,在教師家長間引發不小的迴響。(翻攝網站,讀者提供)

臺灣教科書演變就像歷史演繹,常是當下時代共同經典記憶及共鳴。例如「講到「橘子」會想到〈背影〉,說到「綠豆糕」和「棋盤」就會聯想到〈雅量〉,提到「驅之別院」就會想到〈兒時記趣〉;當然,尤有甚者,講到「國旗」就想到「愛國」,提到「逆流而上」就聯想到「蔣公」。從愛國、蔣公等,都是令老一輩的父母們印象深刻的內容

知名知識型網站「故事」,最近推出一系列的文章,討論臺灣教科書的演進與變革,在教師與家長間引發不小的迴響。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教科書和以前不一樣了,而到底有哪些「不一樣」?這些「不一樣」,正如何影響下一代的教育?這是許多人共同關心的議題。

小學課本:不只「小魚不再逆遊」,融入美感設計及互動教學,吸引孩子自發學習。回顧戒嚴時期的小學國語課本,當中收入許多愛國的課文。早期教科書歌頌領導人「小魚向上遊」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是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回憶,但在臺灣邁向民主化過程中,教育政策從「爲政治服務」逐漸轉變爲「以學生爲主體」,教科書政策也經歷許多重大變革。臺灣教科書出版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教師反應,小學課本越來越像「繪本」,讓小一的學生也願意主動翻閱;到了國高中,讓學生學會資訊的吸收、分析與輸出更加重要。

新北秀朗國小導師陳雯琦表示,新課綱上路後的課本,以康軒出版社爲例,整本課本以小一新生米米這位小女孩主角,課本像繪本森林般,主角和小黑鳥貫穿每一課,學生會跟隨着米米的視角認識好朋友、探索校園及故事閱讀。這樣的設計讓小孩主動翻閱課本,纔有自發學習的樣貌。其實說教、規定,越來越少採用,也沒有效果。現在的課本,重視美感設計、聆聽故事、口語表達練習,各式各樣互動的遊戲,甚至課本中附QRCODE,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課本是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長時間接觸的學習工具,是很重要的學習媒介。

興雅國中國文老師陳珮汝則建議,到了國小高年級、國中,閱讀是即戰力。她弄了一個「閱讀非思不可」平臺,鼓勵學生把閱讀後的東西消化、思考,表達出來。

陳珮汝提倡,閱讀就是即戰力,需要「實戰訓練」,自詡「越讀小魔女」的陳珮汝開出學習菜單,她說,「課堂上就要用教材來訓練」蒐集資料、分析資料、整合資料、批判資料,最後創造出自己的思想,這纔是社會上實際需要的能力

五〇與六〇年代的課文是黨國教育藉由教科書宣傳愛國思想的工具,九〇年代後,政府開放民間編纂教科書,首先以藝能科教科書作爲開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康軒出版,便是開放後首家投入的業者,之後仁林臺聯、牛頓、南一、明倫翰林……等約 14 家業者也一同加入,讓教科書的樣貌變得更加活潑。

「故事」網站針對教科書開放後的「一綱多本」議題,邀請了同爲臺大歷史系同班同學、也投入教育工作的蕭宇辰與許懿心進行對談。雖然一綱多本後,民編本教科書帶來多元的觀點與視角,不再是一言堂、政令宣導的工具,「但說實在,所謂的一綱多本只是變成老師要從很多版本中挑出一本,學生根本感覺不到改變,因爲他永遠就只拿到一本書。」蕭宇辰與許懿心是這段重要歷史的見證人,道出共同心聲

蕭宇辰:「重點還是在於,你想要教給孩子什麼東西。」許懿心指出,「課本是衆多教學素材的其中一種切入角度」。「當你瞭解學生,就可以定義自己身爲老師,要怎麼使用這本書,因爲第一,我知道學生一定會看,第二,考試一定會考。」從學生的角度反身思考,許懿心說「我會額外去補充其他教科書沒有提到的東西,或者帶學生反思,爲什麼教科書的內容是這樣寫?」

抱持着不直接給予學生標準答案教育方針,許懿心在108 課綱國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撰過程中,融入更多元的視角與思辨,讓學生能夠理解歷史並非一成不變,實踐自身對於教學與教科書的期待,希望藉由更多政策與現場的配合,讓教育不斷進步。

許懿心認爲 108 課綱的上路,確實幫助許多像她這樣有志改變的老師撐出一些得以揮灑的空間,像是在正課範圍外的「問題與探究」就成了許懿心開始實踐她對教科書想像的重要平臺。許懿心說,「學生對考試焦慮,老師其實也非無動於衷,畢竟回過頭來學生升學壓力,多少還是綁在老師身上。」並非所有老師都希望課程內容可以自己決定,有一本經過審查的公定教科書,可以爲他們帶來教學上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