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要讓孩子單獨吃飯

「媽媽的味道」「栗子燜雞翼」(圖/《爲孩子身心健康的23個飲食教育法》)

飲食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通過飲食,可以令孩子健康成長,更可提高孩子學習能力、調整孩子情緒,讓孩子體驗人生道理。從中鞏固親子關係,爲孩子步向幸福人生的基礎。

餐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學堂

這是陳美齡博士第一本關於飲食教育的書。她認爲餐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學堂,是父母可以親自教育孩子們的最佳機會。一起進餐時可以培養孩子的聆聽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總結意見的能力和發表意見的能力等。所以她是不會讓孩子單獨吃飯的。

衆所周知,她的三個兒子進入史丹福大學,她是如何通過食物培養他們的頭腦和體魄的呢?

飲食教育是育兒過程的重要支柱

陳美齡博士認爲良好的飲食習慣養育好孩子的重要條件。父母瞭解孩子的體質,要爲孩子挑選適合的食物,教導他們烹飪的樂趣,讓他們瞭解食物的質素,給他們享受人生的知識。

精彩書摘

絕對不要讓孩子單獨吃飯

Don’t let your child eat alone

不讓孩子一個人吃飯的理由

吃飯不單是爲了填飽肚子,儲蓄能量,維持身體發育,也是培養孩子社會情感成長的活動

所以,我在孩子們的生長髮育期是不讓孩子單獨吃飯的。

一方面是覺得不想他們寂寞,又覺得一起吃飯可以加深家人間關係、增強幸福感,但除此以外,其實還有更多理由。

理由之一,是爲了清楚瞭解家人的身心狀態

「今天你話很少,怎麼了?」、「今天都沒怎麼吃,發生甚麼事了嗎?」

和孩子一同吃飯時,能觀察到孩子的舉止是否和平常有甚麼不同,並追究原因,早些發現問題。

這樣就不會因爲處理得太晚,可把小事化無。

譬如,發現孩子開始有感冒跡象,就早點給他吃藥。

發覺孩子似乎沒睡夠的樣子,就讓他早點上牀睡覺

如果孩子有煩惱,全家人可以一起商量。

孩子出現不安情緒,大家一同給予鼓勵。

共同用餐時間,是家長一天當中瞭解把握孩子狀態的好時機。

家人圍坐一團的餐桌, 是獨一無二的學習場所

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爲孩子們在餐桌上能學到很多東西。

可以培養孩子的「聆聽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總結意見的能力」和「發表意見的能力」。

所以我從孩子們小時候開始,就一直讓他們和我們成人同桌吃飯。

有些家庭讓成人和小朋友分桌進餐,這是可惜的,因爲孩子們會失去學習的

好機會。

當孩子和成人一起吃飯時,可教導孩子們聽別人說話,理解並消化說話的內容後,形成自己的意見,然後把意見表達出來。

無論聊到甚麼樣的話題,我都會時不時突然地問孩子一句:「你們怎麼想?」

一開始時,他們確實會答不上來,但慢慢地,孩子們因爲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問到自己,於是就會開始好好聽別人講話,理解後,思考自己的意見,被問到的時間,發表出來。

自自然然,他們就會按照場合,學會如何說話行事。

學業上,這個習慣有很大幫助。

課室中,老師就是要求學生們聆聽、理解、總結和發表,能做到這個過程的學生,特別優秀。

餐桌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學堂,是父母可以親自教育孩子們的最佳機會。

單獨吃飯對健康也不利

一個人吃飯,經常會份量吃得比較多。

尤其是開着電視吃飯時,因爲注意力分散了,會感覺不到食物的味道和所吃的份量。

這是對身體健康明顯的不利。

所以我不讓孩子們一個人吃飯的。

「大家一起吃飯,飯菜會特別好吃哦!」、「大家一起吃會很開心喲!」這些話我不停地和孩子們說。

每天吃飯的時候,我會和他們談談正在吃的食物的功用、解釋他們的個人體質。

因爲這些知識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際正在吃的時候教孩子的,所以給他們的印象十分深刻。

給予孩子精神支援的家庭料理

父母早上多忙也好,但總是努力爲孩子做便當和早飯。

父母每天都會趕快回到家爲孩子做晚飯。

可能你以爲孩子並不會關注這些,但其實他們全都看在眼裡。

孩子雖小,但對於你給他的愛,會全心全意的感受得到。隨着他們長大,他們會越來越深刻地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

爲家人做飯,是最直接的愛的表達。

家庭料理好不好吃,廚藝是否精湛,並不重要。

爲人所愛,被人珍視,回家有熱飯吃,孩子們都會記在心中。

現在兒子們吃到我做的菜,依然會發出感嘆:「啊,感覺好安心。爲甚麼會這麼好吃呢?」

家庭料理,就是精神食糧,每逢吃到,都能讓孩子們重溫美好的時光,供給他們安心和幸福的感覺。

(本文摘自《爲孩子身心健康的23個飲食教育法》/萬里機構三民書局總經銷)

【作者簡介】

陳美齡Agnes Chan

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臺、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爲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首次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二兒子出生。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等,曾於香港及日本多間大學擔任教職,現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顧問,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爲話題人物。隨着《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等著作面世,引起很大回響,代表她已成爲衆人眼中的教育家

《爲孩子身心健康的23個飲食教育法》/萬里機構,三民書局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