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國軍作戰新威脅 運8反潛機連闖臺空域

中華民國國防部於11月30日表示,1架運-8 技術偵察機與1架運-8 遠幹機,又進到臺灣西南空域。(圖/中華民國國防部)

●文/軍事家

國防部首度仿效日本防衛省的作法,於9月10日召開臨時記者會,公佈解放軍軍機、艦艇於9、10日連續兩天在臺灣西南海、空域騷擾的相關資訊之後(參見本刊第434期),自9月16日開始正式由空軍司令部負責驅離解放軍機相關新聞資料的發佈,包含空軍空拍的解放軍機照片及航跡圖等;10月7日起並進一步改爲發佈中、英文對照新聞稿

在國防部近期所公開、遭空軍驅離的解放軍各型軍機中,次數最多的是運8型(Y-8)反潛機。從9月9、10日間的82015號機,16日的2架次,19日的1架(82012號),21日的2架次,22日的2架(其一爲82012號),23日的2架次,24日的1架,29日的2架次(其一爲82016號),到10月1日的1架,3日的1架(82016號),4日的1架(82016號),6日的1架(82016號),8日的1架,10日的1架(82016號),11日的1架(82016號);大約在1個月時間內,運8型反潛機侵入位於臺灣與東沙島之間的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已達20架次。

▲空軍公佈的解放軍運8反潛機10月11日航跡示意圖,可見到該機由臺灣海峽中線的南端切入防空識別區再折返。(圖/中華民國國防部)

解放軍首種反潛機

國軍新聞稿中稱爲運8型反潛機(Y-8ASW)的解放軍反潛機,中國稱爲「高新6號」、Y-8Q、空潛200或KQ-200,是解放軍海軍配備的第一種定翼反潛巡邏機;在此之前,事實上解放軍僅能仰賴反潛直升機與水面艦艇執行反潛任務,因此反潛能量、任務範圍都有限。

根據網路資料,由中航集團(AVIC)陝西飛機公司以自制運8型第3類載臺(運9)爲基礎,在「高新工程」下改良衍生而成的運8型反潛機,2012年第一次試飛成功,2017年正式服役,最先配屬南海艦隊航空兵,目前則是北海、東海艦隊航空兵也已接收。

▲右爲國軍監控機9月29日拍到的運8反潛機。(圖/中華民國國防部)

運8型反潛機機體全長34公尺,翼展38公尺,最大起飛重量61,000公斤,高單翼上配備4具渦槳6C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搭配6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鼻輪爲並排雙輪設計,主起落架則是前後2組並排雙輪設計,最大飛行速率640公里/時,最大航程約3,440公里,續航力10小時。

▲由運輸機研改而成的運8反潛機,水平尾翼加裝翼端小翼,主起落架前方配置機腹彈艙機首下方加裝雷達罩,機尾則配備1具伸出的磁異偵測器。(圖/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提供)

運8型反潛機機首下方突出的整流罩內裝有360度水面搜索雷達,鼻輪艙與彈艙之間的機腹中線配備1具前視紅外線/光電偵測系統球形轉塔,機尾則配備磁異偵測器,機腹還裝有不少不同功能天線,機上最多可裝載100枚聲納浮標。機上配備整合反潛作戰系統,機艙內大約配置5個面向機身側面的任務席位,操控臺配備長方形顯示熒幕

運8型反潛機在機腹兩側的主起落架艙前方各配置1個彈艙,可掛載魚7/11型魚雷、深水炸彈、水雷等,不過由彈艙尺寸研判,應該無法掛載反艦飛彈,同時目前也尚未見過運8型反潛機在翼下攜掛反艦飛彈。

蠶食臺灣水下作戰海空域

解放軍運8型反潛機在臺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空域頻繁出沒,迄今外界尚無法得知真正原因,不過由於該區域位於進入南海的航行路線上,也是水深適合潛艦活動的海域,有可能是爲了偵測美國海軍潛艦在此地的活動,掩護解放軍海軍的潛艦航行進入該區,或是熟悉作戰空域、進行反潛作戰訓練等。

▲解放軍運8反潛機頻繁出沒,將壓縮空軍P-3C反潛機原本的活動空間。(圖/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提供)

與解放軍的運8型反潛機相比,空軍反潛作戰大隊配備的美製P-3C型獵戶座式反潛機,各項飛行性能與其不相上下,但更是服役多年、成熟的飛行載臺與武器系統,還能攜掛魚叉反艦飛彈等,整體戰力優於運8型反潛機。

▲中國稱爲「高新6號」的運8反潛機,是解放軍首度配備的定翼反潛機,將明顯提升解放軍海軍的反潛、海上巡邏戰力。(圖/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提供)

不過國防部基於避免擦槍走火的原則,未來勢必會限縮空軍P-3C型反潛機的飛行空域,至少在解放軍的運8型反潛機飛進我防空識別區時必定如此;長此以往顯然會影響反潛作戰大隊P-3C型反潛機的訓練、偵搜與實質戰力。甚至爲了降低被解放軍反潛機偵測的風險,海軍潛艦的水下活動空間也可能因而壓縮,將成爲國防隱憂。

熱門點閱》

王志鵬/潛艦國造開工 艱困纔剛開始

趙春山重構全球貿易體系 中國力主RCEP的戰略陽謀

亓樂義/《聯合作戰綱要》出爐 解放軍將不同以往?

宋兆文共機擾臺成本高 防空飛彈應代勞

● 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聽Podcast每週五聽【譚兵讀武】聊歷史看兩岸Apple:https://apple.co/3ibJl8F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