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拿下央視收視冠軍,張若昀來整頓內娛了!網友:國產劇之光

最近最火的劇,大家看了吧?

等了五年。

原班人馬一回歸,就打破了各項紀錄。

來吧。

一口氣看完13集之後,Sir有些話必須得說了

慶餘年第二季

01

喜中帶“刀”

看《慶餘年第二季》的第一感受,就是看第一季時那該死的記憶又回來了。

它還是那麼“胡鬧”

故事緊接上部,範閒(張若昀 飾)詐死,悄悄回京,可一見這大街小巷,頓時傻了眼。

本來是謊報死訊。

可這消息居然傳遍了京都,所有的小商小販都在“紀念”小范大人。

或者說。

用他的“死”來賺錢。

還不止。

更熟悉的是,第二季依然和第一季一樣,延續着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梗

二皇子李承澤(劉端端 飾)。

範閒死訊傳到了他的耳朵裡,他嘿嘿一笑。

胸有成竹,認定這是假死:

就算他化成灰

我也能認出來

可下一秒呢。

“範閒的灰”就被送到了他的眼前:

什麼

範閒的灰

不是“化成灰都能認出來”的嗎?

啪啪打臉。

老實說,當年Sir在看第一季的時候,看到這些梗時也曾覺得,這是一部荒唐的喜劇嗎?

畢竟類似的作品很多。

大家笑笑也就過去了。

可繼續看下去。

才發覺這誇張的喜劇外衣下,那層血淋淋的現實,其實已經呼之欲出

比如這一季中有一場“範閒模仿秀”。

參賽者五花八門,有唸詩的,有舞劍的,各種才藝盡出。

而這其中。

有一個笨拙的老人老金頭(王建國 飾),他甚至什麼都不會,於是上臺後踉踉蹌蹌,跑去給評委送果子。

諷刺選秀怪現狀?

你想錯了。

原來,這位老金頭是個菜農,他給宮廷的檢蔬司送菜,但因爲交不起“孝敬錢”,結果被挑三揀四,不但沒賺到錢,還被倒罰銀子,女兒爲了幫忙還錢,把自己賣進了抱月樓。

老金頭跑來參加模仿秀。

實則是想晉級獲得去抱月樓的機會,見上被逼良爲娼的女兒一面。

荒誕嗎?

荒誕。

只是這荒誕中,藏着的那把“刀”,割得更深。

下一個鏡頭裡。

老金頭在得到範閒幫助後,終於進了抱月樓,可等他一出來。

卻倒下了。

後背上是鮮血橫流的傷口。

想也知道,這是樓裡的人所爲,他們起了爭執,然而見到老金頭命喪樓外,樓裡的人沒有害怕,更沒有同情。

而是熟練地處理:

收屍報官 鬧事誤傷

賠多少銀子咱們都認

幾桶清水下去,血跡消散,關天的人命就這樣被無聲無息地掩埋。

而引發這出慘案的罪魁禍首,檢蔬司的管事公公呢?

他甚至。

完全不記得有老金頭這麼一個人。

平民百姓於他、於上位者,不過是螻蟻。

是的。

相比於逗趣的風格與輕喜的橋段,這樣的“階層矛盾”纔是《慶餘年》系列的主題。

它所掀開的京都社會,貪官受賄、強權橫行、平民受辱,是一個百姓爲魚肉、權力爲刀俎的世界。

而在這樣的世界裡。

具有現代人意識的範閒,究竟是會以一己之力改變這個不公的社會,還是不得不改變自己,以謀求所謂“大局”的利益,便成了最大的懸疑。

畢竟。

不管範閒是怎麼樣來到這個世界的。

他始終,生活在這裡。

02

人心的戰場

當然,既然被稱爲男頻爽文的巔峰,《慶餘年》系列的“戲肉”,還是那個“爽”字。

不是命犯桃花,美女上門。

而是一個詞:

謀略。

對於喜歡《慶餘年》系列的觀衆來說,這第二部拍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那些計謀到底是否精巧,是否大快人心。

而這。

恐怕也是這一季開播之後,有許多爭議的原因之一。

沒錯,《慶餘年第二季》,變了。

一個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如果說第一季的重點是範閒與兩位皇子的爭鬥,重點在於出招與拆招的話,那麼這一季,範閒真正的戰場似乎偏移了。

與皇子爭鬥只是明面上的熱鬧。

真正驚心動魄的。

卻是範閒與慶帝(陳道明 飾)、陳萍萍(吳剛 飾)之間,互相的暗鬥。

而戰場,則發生在人心。

將人心做戰場

纔是最驚心動魄的

怎麼說?

先看兩位“老狐狸”,慶帝與陳萍萍之間的爭鬥。

深V慶帝,平日裡總是一副漫不經心、平和近人的模樣,跟近臣垂釣,還親手給陳萍萍推輪椅。

可一轉身,他就能毫不留情地露出最高位者對下位者的蔑視,敲打對方:

我待你再親近,也終究是主人對狗的親近。

臣知道自己是誰

你是誰啊

陳萍萍啊

陛下身邊的一條老狗

而陳萍萍呢?

委曲求全?

目前播出的集數裡,有好幾次提到了陳萍萍所坐的輪椅,不是很對勁。

你是往裡面藏了什麼東西 這麼沉

絕世神兵(笑眯眯)

聯想起他和輪椅寸步不離,甚至坐着它進宮,再聯想起第一部裡範閒打開母親留下的遺物,發現了一架輕機槍。

你很難不會多想。

所以啊,上位者玩弄人心,下位者假裝被玩弄,攻破防線,暗藏殺機,才最爲有意思。

而這,其實也不過是這兩位“老狐狸”的日常狀態。

所以。

面對這倆,範閒又該如何應對?

目前看來,範閒還是落了下風。

舉例來說。

對於假死一事,他自然清楚問題之根本在於欺君,讓慶帝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所以他向慶帝示弱的第一步,是送禮,一張畫着複合弓的圖紙。

在範閒看來,這是投其所好。

小范大人懂得人心?

可慶帝看來。

範閒這麼做,其實也就說明了他目前還不足爲患。

爲什麼?

因爲範閒這一舉動,雖讓慶帝相信其討好之心,更重要的,是慶帝看到

這傻小子,原來他還有很多事情不知道,自己還是可以高高在上地操控他。

因爲慶帝真正酷愛琢磨的,不是弓箭。

而是盾牌,是如何保命。

其中緣由,自然與範閒之母葉輕眉的死有關。

Sir暫不劇透。

但這種互相揣測之間的錯位,也側面透露出小范大人在慶帝面前的稚嫩,少年郎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於是,加上陳萍萍對範閒的“教育”

我知道你現在不信任我

這樣很好

如果你一直還是盲信於我

那真的完了

以及太子對範閒心理的揣摩

那你又何必放火屠鎮呢

因爲範閒是個好人

只有這把火燒了

他才能跟二哥勢不兩立

永遠站到我這邊

你會發現,相比於第一部來說,這一部更復雜了。

它不再是“金手指”的大開大合,而是把計謀用在了更細微幽暗之處,這樣的改變勢必會引來不少爭議,也會讓不少人覺得沒第一部那麼“爽”。

但在Sir看來。

這樣的“升級”才更顯出編劇的功力。

畢竟範閒斗酒詩百篇的橋段人人都能寫得出來,但如何在人心的戰場裡多方角逐,這是更難,也需要更仔細地打磨,更耐心的鋪墊才能成立的。

也正是如此。

劇集播到現在,我們才發現,故事,才漸入佳境。

03

範閒的理想

但《慶餘年》系列最有價值的地方其實不在於那些喜劇與悲劇的交纏,也不在於那些謀略究竟有多精巧。

而在於範閒這個角色。

Sir在聊第一季的時候曾經說過,是滕梓荊的死,逼出了真正的範閒。

而到了第二季。

我們也可以說,是菜農的死,讓範閒沒有了回頭路。

菜農是誰?

其實是無數個普普通通的百姓,是無數個無權無勢的底層人,是無法對抗上位者的你我他。

他們是慶國的基礎。

同時,也是無數被利用被煽動的,無名無姓的符號。

相比於滕梓荊。

他們更無助。

範閒曾經說過一句話:

所以我想爲了這些人

跟世上的道理鬥一鬥

告訴那些大人物

他們不是草芥

那麼,怎麼鬥?

又是開金手指?

當然,我們知道以暴制暴這件事會很“爽”,小范大人身邊高手無數,隨便調動幾個就能把惡人清掃乾淨。

但。

殺了一個惡人,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冒出來,只要這結構性的問題依然存在,惡人便生生不息。

所以他要實現人間正義。

就必須讓人們重新看到這王法真正的樣子。

而不是戴公公那樣仗勢欺人的“王法”。

的確,這樣很難。

尤其在那樣的環境裡,非但有着階層與權力的阻力

就像那次家宴上。

範閒跪倒在地,揭發二殿下和長公主與北齊走私的賣國行爲,可他的跪,換來了什麼?

換來的只有質疑與蔑視:

你是什麼人

這一句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我的點頭授意,你便什麼都不是。

所以即使範閒言辭懇切,長跪不起,那一腔熱血與無數冤魂,在皇家面子與帝王之威面前,猶如以卵擊石。

其他人該吃吃該喝喝。

更有着整個環境的阻力

這一季出了一個新的角色,鄧子越(餘皚磊 飾)。

這是個清官,出身寒門,發現邊軍都尉貪官銀,仗義執言鳴不公,卻被一降再降貶爲小主簿。

如今呢?

只好“懂事了”,彎下膝蓋,閉上嘴巴,“與光同塵”。

當法不能伸。

人們哪怕在這個染缸裡拼命掙扎,試圖保持清白。

可最終。

還是會無一倖免。

而這也是Sir覺得第二季比較特別,同時又能映照當下的地方。

它表面上還是男頻爽劇。

但骨子裡,卻在探討“有法必依”的話題。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母親葉輕眉曾經豎立過的那塊碑文,上面寫着她的遠大理想:

有人信嗎?

其實沒有。

範閒在所謂的家宴上碰壁之後,也曾憤懣地提了一桶水,一邊沖刷,一邊自我質疑,打退堂鼓:

好人有什麼用啊

身邊全是危險

說到底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普通人遇到這種局面

撂挑子不幹啊

但懷疑歸懷疑。

當他看到老金頭被隨意殺害,看到金家姑娘被隨意殺害時,其實已經明白,再難的路,也得要堅定地走下去。

就像他說的那句話:

我就是要在朝廷之上

依仗國法 堂堂正正

擊潰李承澤

才能告訴天下人

這世上不只有高低貴賤

依然有人

遵法如仗劍

是的,不是爲了要扳倒某個人、某個勢力。

而是要“遵法如仗劍”。

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喚醒官場上的碌碌犬儒,撬動沉寂許久的公理正義。

努力做到“有法必依”。

而這。

非但是這個堅守正義、熱血難涼的少年的理想。

也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發自內心的願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桀驁不馴八寶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