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離幸福越來越遠的「認同上癮」

當自我價值建立在媽媽的反應上進而條件化後,孩子就容易因爲媽媽細微的負面訊號而感到不安。(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們聽到鼓舞人心的話就會產生情感,也許僅僅是訊息上一句「我家女兒最棒!」就能夠使人產生戰勝可怕星期一的能量;相反地當對家人或戀人無微不至的呵護,卻在某一瞬間發現付出的一切並沒有獲得相同的回報時,就會感到受傷。

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所說,當人生中的重要他人(例如父母、配偶)給予無條件正向關心時,人們就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但在冷淡的現實中,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有迎合他人的想法,才能獲取關注。

以「真實我」的樣貌行動,相較符合他人期待的行動,其反應差異相當明確,如同經過精心設計的照片所獲得的「贊」一樣,依據理想所裝扮的自己能夠獲得相當明確的報酬,且不論何時都能帶來甜蜜。

然而若因爲這一想要獲得愛的需求,是基於讓他人開心而努力的話,就會形成「條件化的自我價值感」(conditioned self-worth),亦即自我價值被他人的反應與態度影響,極度在乎他人的認同。事實上許多媽媽在孩子一百分的考卷前,都會在無意間犯下鼻孔微張、眼神喜悅的「失誤」,當自我價值建立在媽媽的反應上進而條件化後,孩子就容易因爲媽媽細微的負面訊號而感到不安。

當認同需求變質爲認同上癮,得到認同感的困難度就會遽增。認同上癮是指需要他人對自己有正向態度,當認同上癮的程度越高,對於別人的表情、行爲、話語的敏感度就越高,甚至是無理的要求也會順從一一照做。

認同上癮程度高,不一定就會憂鬱,然而在低自尊的狀態下出現認同上癮,很可能會逐漸憂鬱,尤其當事情無法解決,或無法與你喜歡的那個人好好協商而感受到低自尊的情況時,一旦認同上癮爆發,面對小小的負面反映都會出現「我就是被拒絕的人」這種想法,進而意志消沈。

爲了獲得認同與被愛,就會讓自己的行爲迎合某些條件,一旦習慣於此行爲模式,身爲自我主人的自己,就會感受不到滿足而覺得幸福遙不可及,因爲幸福不是來自於外在,而是存在於人們的內在。所以與其更新社羣網絡獲取他人的羨慕眼光,不如嘗試找尋能讓自己快樂的事物。若能以自我所經歷、體驗的事物爲優先,他人的回饋在後,這樣就能減少負面情緒,那些令人開心的小事就會反覆出現,這時即可謂幸福準備好了。

(本文摘自《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方言文化)

【內容簡介】

持續的快樂感=50%設定點+10%生活情況+40%意志活動

在意別人是正常的,想太多,纔會不正常;

如何不過度在意,甩開憂慮,是人生重要課題!

你知道太過在意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嗎?在關係中的不被認同以及被無視,經常性的影響自我情緒,導致自己總是跟着他人的評價搖擺,進而感到焦慮。如何擺脫情緒上的惡性循環一直是人生中的重要課題。

本書以情境劇場告訴你要在自我以及人際上達成平衡,就要先照顧自我,遠離負面情緒,並且理解內心需求,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現在人際關係的問題其實與童年傷痕有很大關係

幼時因爲社會與情感需求,我們至少需要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如果在這個親近關係上獲得了足夠的需求滿足,心理學上稱爲安全型依附,反之若無法得到健全的滿足,可能會造成之後心理與交際上的障礙,於是就會形成三種不安全型依附。

>焦慮型依附

>迴避型依附

>紊亂型依附

不論是何種依附關係,都源自於幼時所經歷的親近體驗,這些會直接影響成人後的人際關係,並且都具有渴望他人認同的這個相同特點。

◎練習填補內心空缺,接納原本的自我

當渴望他人的稱讚與認同而極欲獲得愛時,我們就會看他人臉色,做出毫無信念的行爲,同時讓生活逐漸走向不安。認同上癮的根源會下意識地讓自己成爲無價值的存在,對自己感到羞愧,因此才極度希望透過外部認同來恢復自我價值。

想要改變在意他人的習慣,第一步就是要練習觀察自己,以客觀的方式觀察自己,傾聽內在的聲音。第二步是給自己一句安慰的話,回想過去曾讓自己激動不已的經驗,或者是認同自己的人的一句話等等,都是可以激勵自已,填補心中空缺的能量。

轉變自我觀點後,相信你會理解到自己是多麼優秀,並且更能感受到周遭傳遞給你的正面能量。學會觀察自己,理解自我內心,與內心受傷的孩子擁抱,更能夠知道自己需要的事物,並且瞭解到其實幸福一直在自己身邊,活出更快樂更理想的自己。

【作者簡介】

>李東龜

延世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擁有首爾大心理學系學士與碩士學位,美國密蘇里州州立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普渡大學教育學系教授、韓國心理學會暨韓國諮商心理學會副會長。除有多本著作外,更透過JTBC的「金濟東的Talk to you」、YTN科學頻道的「思想研究所」、tvN的「爲你閱讀」等節目,向大衆推廣心理學。

>李誠職

延世大學心理學系兼任教授,擁有美國田納西大學諮商學碩士、肯塔基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韓國諮商學會旗下的心理治療學會與學校諮商學會副會長,同時經營宇宙心理諮商中心,並致力於心理諮商與專家培育。

>安夏陽

龍門心理諮商研究大學諮商心理學系教授,擁有延世大學教育學系之諮商教育碩士與博士學位。歷任延世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員、梨花女子大學教育革新團THE人才培育總部研究員。現任韓國諮商心理學會中長期發展TFT委員長,致力於以依附理論爲基礎的諮商與研究,以及諮商者教育。

【譯者簡介】

>陳聖薇

旅居韓國近十年,現爲自由譯者。喜歡透過文字翻譯傳遞韓國的日常、韓國的生活、韓國的各種不同能量。譯作有《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少數意見》、《網軍部隊》、《爲愛重生:找尋希望的翅膀》、《爲了好好活着,我們最終走向更壞》、《我已經忍你很久了!》等書。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