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我媽的三段婚姻

說起我媽的三段婚姻,我得說,我媽是個深深明白愛情、義氣與人生三昧的女人。(示意圖/shutterstock)

我媽媽在第一次婚姻裡有了我大哥,來臺灣再嫁我爸,生了我跟兩個弟弟,爸爸媽媽離婚後,媽媽跟我繼父生了我小妹。我是我媽的長女,卻不是我爸的第一個女兒,我爸在老家也有過一次婚姻,我原本還有兩個異母姐姐的,長大後兩岸開放有長輩回家鄉,我託長輩幫忙打聽,卻只找到我們的小姐姐,爸爸的原配把小姐姐留給長工撫養,自己帶着大姐逃回山西孃家,沒想到最後竟雙雙在路上餓死了。

我的身世在大時代裡並不算特別,但我媽媽卻是個很特別的女人,她從戰亂裡走過來,到了臺灣,一生結過三次婚,她強悍又幽默,喜歡開玩笑,晚年還曾偷偷跟我說:「我越嫁越差囉。」

我知道她這是在調侃自己,並非事實,因爲我的繼父人品很好,除了包容、照顧我們這些孩子,跟我媽相處得也不錯。

我媽的三段婚姻, 還是跟我爸那段最慘烈, 我們幾個孩子都身受其害。起先只是因爲爸爸工作調動的關係,光是幼稚園我就讀了兩三所,後來爸爸帶着弟弟到臺東工作,夫妻分隔兩地,此後就只有誤會,沒辦法溝通了。爸媽正式離婚後,沒過幾年安定的生活,爸爸又從媽媽身邊把我搶過去,我被迫離開母親,輾轉寄居在不認識的人家裡,從嘉義到宜蘭。也住過南機場人口稠密的低窪地區、住過羅斯福路汀州路口(和平東路附近)、廈門街、淡江中學、高雄、信義路東門、光復南路、菸廠宿舍好多地方。

小學唸了三所、初中唸了三所、高中沒有畢業……,這種不安定的成長過程,在我心裡埋下很多創傷印記。直到十六歲那年我纔回到母親身邊,我的繼父慨然答應照顧我,後來父親重病,兩個弟弟也被繼父接來同住,繼父就像個安全網一樣,把我們幾個兜在一起。

我們手足五人,雖然不是同一對爸媽生的,但因爲媽媽對我們一樣的好,所以我們五個特別親。不過我們也心知肚明,媽媽待我們的心一樣,但她對三任丈夫的愛大有不同,我弟弟就曾經當面對我哥開玩笑說:「我媽應該是比較愛你爸爸。」此話一出,兩兄弟哈哈大笑。當然啦,因爲我大哥的生父,是個傳奇的國民黨軍團團長,英俊又有才華,連名字都比別人酷,叫做葉烈南。

從當年的照片上看來,兩人看起來是那麼年輕、快樂,兒子剛出生,正是鮮花盛開一樣的日子,只是身在大時代,沒人能逃過生離死別,當時葉團長對政治局勢已經有些覺悟,所以他讓我媽帶着我外婆、我阿姨,以及家裡貴重的財物,到臺灣安頓下來,葉團長的軍團卻在東北神秘地消失了,或者說是「人間蒸發」(我大哥一直拿着團長的撫卹金)。後來傳聞他是因胃潰瘍過世的,但我媽並不信服,她一直想着要回去親自看看,甚至異想天開、自告奮勇去上當時的情報訓練班,大概是認爲變成情治人員以後,會有機會能回大陸。

我外婆當然極爲反對,動之以情,畢竟我哥還那麼小,外婆與阿姨也都倚靠着我媽,因此我媽雖然上了情報班,但並不能如她想像的,以情治人員的身份潛回大陸。

兩岸斷航後,雙方人民也斷絕通信,我外婆開始力勸我媽嫁人,在當時,女人帶着孩子獨自生活一定會被人覺得是「孤兒寡母」,老一輩說是「沒腳蟹」,容易被人欺負,因此我媽也就在媒妁之言間決定嫁給我爸,最初,我媽或許也想跟着我爸過一輩子,雖不能如願,但也因此有了我們幾個孩子。

我爸跟我媽的婚姻起先受到外婆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媽媽歷經幾次流產後,懷上我,外婆跟我媽都特別特別小心,外婆用艾草水煮帶殼雞蛋,給媽媽補身子,小心翼翼地照顧肚子裡的我。因此,我雖然是個早產兒,但在爸媽、阿姨的疼愛下,仍然長成了一個愛哭愛漂亮的淘氣女生。

我小時候家中有大院子, 也有現代的衛浴設備, 可以說生活得很寬裕,當時臺北市內有抽水馬桶的家庭並不多。我阿姨特地北上來照顧我,我跟我爸長得很像,聽說他一下班就抱着我不放,親手幫我洗澡,我媽雖然又生了兩個弟弟,仍保有自己的生意(買賣舶來品)。家裡也有請煮飯、幫忙的傭人,客觀條件上,這段婚姻好像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我爸跟我媽的生活中卻依然有很難跨越的齟齬,我爸的湖南老家在湖南酃縣(今炎陵縣),畢業於黃埔軍校,隨着戰亂,輾轉來到臺灣後,他把所有湖南人都視爲老鄉,很多湖南鄉親出入我家,他也不介意,然而我媽是湖北人,三代篤信基督教,想法很新派,已有過一次婚姻,又是個從商的女人,保守的湖南同鄉看我媽並不順眼,有時外人的幾句話,就能讓感情生變,兩人的爭吵也多了。

夫妻吵架時,我媽口舌靈便,時常講話激怒爸爸,因爲我媽媽是個獨立的女人,又有經濟能力,不肯示弱。爸爸嘴笨,哪是她的對手,一旦氣不過,就會動手打人,還揚言要「同歸於盡」,就這樣,連我外婆都覺得看錯我爸了,雖然當初很支持他們結婚,但有次撞見我爸爸動手打媽媽後,外婆對父親已經不再信任,當場怒斥他:「你憑什麼動手打她!」

所以當爸爸調職臺東時,他決定只帶兩個年幼的弟弟去。而我媽則帶我回和平西路的房子住,臨走,我爸還特地請同鄉們照顧我們母女倆。

那時,媽媽在臺北有房收租,有生意,有我,還有她精心整頓的大房子,我爸雖是脾氣暴躁,但他對小孩親力親爲,媽媽沒什麼好操心,畢竟我們小時候的尿布都是爸爸洗的。我大哥空軍幼校畢業,正在讀空校,放假時會帶他的朋友們回家住,學過英語的媽媽很愛看電影、聽音樂,她會在客廳放西洋唱片,開舞會,我一個孩子夾在裡面,像過節一樣地高興。

這時我爸的同鄉們依然常來,我媽照樣會招待他們,對於常年只住小宿舍或眷村的軍警公務員來說,賴在我家自然比較舒服,而其中有個南京警官學校畢業的單身漢,成了我們家的常客。

對我來說,他是個溫和的叔叔,可以陪我跟媽媽好久,週末的時候我們就去看電影,去中正橋下吃露天烤肉、聽現場演唱,好愜意喔。這兩年的時間,我過得很快樂,然而我爸聽到風言風語,認定自己被背叛了,竟向法院控告我媽媽出軌,訴請離婚。

我當時不明白大人世界的問題,聽說父母要離婚,我居然拍手叫好,因爲當時的我只認識那個回到家就對媽媽、對我們大發脾氣、會動手打人的爸爸,我幼時爸爸疼愛我的種種往事,只是阿姨、媽媽口頭上告訴我而已,當時的我,根本無法把喜怒無常的爸爸跟那個疼愛我的人連在一起。然而我媽是非常傷心的,我印象很深,她並不是一個輕易哭泣的人,但我知道她當時心情很壞。後來我父母就由法院判決離婚了,我歸給我媽,弟弟們歸給我爸。在那時離婚很不名譽,特別傷害女方,但我媽帶着我擡頭挺胸地嫁給了總是溫和陪伴的叔叔,也就是我的繼父,不但生下小妹,兩人也一直相親相愛,出門時總是手牽着手。

我媽媽晚年住在東莞,因爲我弟弟跑到中國做生意,把故鄉里的親戚都接到東莞住,工廠裡有很多人,住起來熱鬧,也更適合我媽的個性,我們就商量着,要讓媽媽去東莞養老。可是我媽提出,要她搬到東莞的條件有兩項,第一是要能夠收看大愛電視臺,這樣她每天都能收看我主持的素食節目。

第二個條件是,要我未婚的妹妹陪她一起過去,她捨不得放我妹妹一個人在臺北。這兩個條件都不是問題,當時東莞那邊已經可以接有線電視,能收看臺灣的節目。而我妹妹一直做的是服裝生意,我弟弟在東莞開工廠,也很需要妹妹過去幫他管理原物料,看來是個皆大歡喜的決定。

當時我們幫她整理了一個多月,打包的海運紙箱,有滿滿三十幾箱,我還費盡脣舌,要她放棄她寫了三十多年的「賬本」,這賬本不是記錄收支的賬本,而是記錄所有瑣事的賬本,這是她情報員訓練下的成果,記錄都是些誰幾點出門,天氣如何的雞毛蒜皮,一個月記上一本,累積了三、四十年,又厚又重,帶過去幹嘛呢?所以我一直勸她不要帶這些東西,她也好不容易答應了,即使如此,海運紙箱仍是驚人的巨量。

這三十幾箱傢俬全部寄到東莞以後,親戚朋友們幫她空出一個屋子堆放,她就一一開箱,結果吵着說,她替我大哥留着的廣東的房地契不見了。我聽了傻眼,什麼房地契呀?解放前的房地契現在根本沒用了呀!但她總是打電話來臺北遙控我找東西。我媽媽是個有才幹的人,從年輕時就能扛起家計,絕不是個小裡小氣的人,沒想到會爲了N年前的地契不斷找我,我被她吵得頭痛,心想,媽媽怎麼老來纔開始變得愛計較啦?

後來我就乖乖地翻她的「賬本」,找着她說的「地契」,這麼一本一本翻着,哎!竟然找到一塊絲質手帕,上面繡着花朵跟雋雅的毛筆字,看起來好像是情詩,我見到這塊絲帕才恍然大悟,因爲這條手帕背後的故事,我媽常常跟我說,這是以前葉將軍親筆寫給她的詩,我媽媽將字跡描起來,又精心配上花朵圖案,一針一線地繡成的。

我故意不跟她說已經找到了,親自跑到東莞,把這條手帕交給媽媽,她看了眼睛一亮,馬上把手帕摟進懷裡,原來她找個不停的,不是廣東的房地契,而是當年葉團長親筆寫的字跡啦!她只是不好意思說她在找的是這件愛情的信物罷了。

當天晚上,老媽就抱着手帕睡去,我們隔天就找人把手帕裱框掛在她牆上,媽媽開心極了,像個心滿意足的小女孩。

愛情到底是什麼呢?我已經快七十歲了,我們這一代人講愛情這種羅曼蒂克的題目好像多少有點那個,但如果說起我媽的三段婚姻,我得說,我媽是個深深明白愛情、義氣與人生三昧的女人。

(本文摘自《快樂女人不會老》/大塊文化)

【內容簡介】

「我們一直不斷在找尋自己的角色跟舞臺,也經由演戲體驗了不同的人生,不過呢,老話說得好,人生總是比戲劇更精彩。」──譚艾珍

翻開譚艾珍的人生相本,細數她曾扮演過的人生角色──

她爲了一圓母親的星夢而投身演藝圈,風華一時;螢光幕前,她是《命中註定我愛你》的珍珠奶奶,她是大愛會客室的主持人;謝了幕,她是爽朗、快樂、幽默的譚阿母,熱心社會關懷,出席各種公益場合。

她是活潑好動的少女,八零臺北的潮流處所都有她的身影;她追時尚、愛漂亮,爲風塵女郎設計訂製服;她談過一場改變命運的戀愛,婚姻生活歷經風雨卻也甜蜜無比;她曾發誓不要再養動物,後來卻成爲動保運動的重要推手。

她是個嬌小愛哭的小女孩,走過動盪不安的童年,輾轉多戶人家與學校;也曾是個一肩扛起照顧糖尿病父的十七歲女生;她因爲收容流浪動物而耗盡金錢與心力,丈夫也驟然離世;她陪伴女兒過了很長一段與憂鬱症相處的日子。

現在她是一個愛玩精靈寶可夢GO,快樂又自在的不老女子。

譚艾珍的生命旅程有過低谷,有過傷痛。這本書收錄的二十一篇故事,是譚艾珍個人厚實的生命歷程,是她那不願向大時代命運低頭的母親傳下來的人生智慧;是她與名跑者作家女兒歐陽靖的相處;也是她如何在命運不斷奔走之下,如何找到內在和諧與讓己心快樂的秘訣,瀟灑自在地走進人生下半場。

【作者簡介】譚艾珍

資深藝人,精靈寶可夢GO攝影家。

華視演員訓練班第二期畢業,同學有李立羣、顧寶明等人。演藝生涯超過四十年,無論在綜藝節目的短劇、電視劇、廣告、電影、舞臺劇都有精彩演出,近年因曾在多部偶像劇中飾演奶奶而爲人熟知。參與過的知名作品如兒童社教短劇《婆婆媽媽》、電視劇《家有仙妻》、電影《好小子》系列、單元劇《我們一家都是人》、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等等,因參演公視人生劇展《阿弟仔,知道不知道》入圍第四十八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提名;以《剩女保鏢》的石錦琇一角獲華劇大賞最佳婆媽獎。

長期茹素,積極推廣素食文化,曾主持大愛電視節目《大愛會客室》、《現代心素派》,並持續到花蓮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當懿德媽媽。與丈夫曾收養近百隻流浪動物,積極推行動物保育觀念,曾參與組成「動物福利小組」,並促成動物保護法立法。

二○二○年跟隨女兒歐陽靖移居臺南市安平區,從國民奶奶變成新手阿嬤,一同照顧孫子「新醬」。並繼續活躍於螢光幕與舞臺之上,與參與各公益團體的活動;享受快樂又自在的老年生活。

《快樂女人不會老》/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