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組課共學」 實踐自主學習典範的方法之一

自主學習典範的核心元素包括:自主學習、無界學習、羣學及生活實踐。(示意圖/shutterstock)

任務驅動式的課程設計,特別適合用來實踐自主學習典範。

自主學習典範的核心元素包括:自主學習、無界學習、羣學及生活實踐。目的在於讓學習者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讓學習活動得以依據學習者的福祉爲中心而開展,進行對個體有用的增量,進而在生活中落實,逐步習得追求自身幸福的技能與策略。「組課共學」即是實踐自主學習典範的方法之一。

組課共學實例操作

組課共學最原初的構想,至少在伊利許時就已經被具體提出,指的是讓「學習者」來構思並治理一門課程,而不是「國家」、「學校」或「老師」。其宗旨在讓學習者自己動手打造符合他自己學習需求的課程,因爲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同學身邊,想要終身學習,就需要學會這樣的本事。

目前組課共學被應用在三個方面:

⑴幫助學生(資淺學習者)組課,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

⑵培力老師(資深學習者),讓老師透過自主學習來認識自主學習。

⑶幫助成人(含老師)持續透過羣學來實踐終身學習。

三者組課的過程大同小異。發起組課的那一個人或那一羣人,我們稱之爲「課主」,跑來響應課主,一起來參加這門課的叫「參課者」。參課者有時是課主的班上同學,有時不是,非課主本班同學跑來參課的人,我們稱之爲「外修生」。

同學會想組課嗎?會。例如,同學們會因爲喜歡日本動漫,跑去組日文課;也會因爲喜歡韓劇,跑去組韓文課。我看過課主與參課者最拚的一門組課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他們請前電玩選手來教課,每次上課五小時,而且服從紀律。

同學們只會組遊樂性質的課嗎?當然不止,什麼樣的課都有人組。一個二十至三十人的班,在四年半里面組了一百二十門課並不算很多。青菜蘿蔔各人各愛,像是「自然科學概論」、「進階數學及科學」、「地球大歷史」、「組裝收音機」、「維修電腦」、「當代社會」、「生活速寫」、「烹飪」、「烘焙」、「街舞」、「籃球」、「射箭」……都會有人想組。其範圍涵蓋語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藝術、身體等所有領域。當然大人也要跳下去一起組,切勿只出一張嘴。

多大的小孩可以開始讓他們組課?我最小帶過小學的,但我認爲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可以組課,只是流程和步驟可能需要更簡化。

(本文摘自《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商周出版)

【內容簡介】轉機,由改變啓動!

一位是實驗教育的先驅,對教育政策建言許多;一位在教育現場努力不懈,是教育界創新人 物。兩位合作提出了教育政策與實務的重要內容。

自主學習力是孩子的超能力

成爲終身學習者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學習不單單是學生的事,而是每個人的事。

學習也不會只在學校發生。新課綱試圖打破學習的邊界,跳脫傳統的教育思維,在義務教育 期間培養每個人的自學力,爲臺灣社會創造能不斷更新的新世代公民,因爲無法自主學習就 不可能成爲終身學習者。

本書所介紹適應當代的自主學習典範,就是達成這項目標的關鍵策略!內容結合微觀視角下 的日常實踐,與巨觀角度下自主學習的時代意義與基本描摹,不僅有當前教育環境探討,也 有兩位重要推手在教育現場多年的觀察與親身經歷,是理論與實務兼具的難得作品。

【作者簡介】丁志仁

臺灣教育社運的老兵,大家都叫他「丁丁」,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丁丁覺得世界就是個大型教練場,「學習」是做人的本分。國家是屬於百姓的,不是政客的, 所以要時時實踐「常民政治」。自 1984 年便與志同道合者成立「振鐸學會」,推動臺灣教育 「走出戒嚴,走向公共」的發展進程。

曾致力推動《教師法》立法,使臺灣教師走向「公教分途」,普通大學參與培育師資,教師 分發改成選聘;致力推動《國民教育法》修法,取消政府統編教科書,政府只能訂課綱,由 民間編書,學校選書;致力推動《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立法,保障政府教育預算須達收入的一定比例,並且成立地方發展基金。致力推動第一輪「實驗教育三法」立法,使人民可 以「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近年來丁丁則致力推動臺灣「自主學習典範」各方面的發展,並希望將之「橋接」到公共教 育中的體制學校。爲此丁丁與振鐸學會諸友人,於 2013~2020 年間辦理「六年制學程」機構 實驗教育,並據此經驗參與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發展「跨校選修聯盟」、「海星培 力」……等等推動臺灣「自主學習典範」有用的各種工具箱。

曲智鑛

被孩子暱稱「光頭」的特教老師,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輔修心理輔導與 諮商;碩士畢業於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所學生事務組,目前仍在臺師大特教系攻讀博 士班。

擁有過動特質的特教老師曲智鑛,常以自身的過動特質與生命故事出發,闡釋多年來貼近教 育現場的深度思索。着有《不孤單,一起走》、《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與《星星的孩子其實 可以更好》,內容涵蓋父母效能訓練、社會與情緒學習與自閉症特質孩子的輔導。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