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事件效應?恐爆離職潮 苗栗2名社工口頭請辭

臺北市男童「剴剴」去年底疑遭保母虐死案,陳姓社工遭上銬移送調查,引發社工界炸鍋,苗栗縣政府社會處保護社工明天原有2人離職, 如今又添2人口頭請辭,社會處長張國棟已全力慰留,但他強調,社工真的辛苦也擔心兒虐事件後,引發離職潮。

張國棟說,社會的期待及中央交辦,社工的工作越來越多,今年就新要求苗栗縣2萬名獨居老人、7000名身心障礙者的訪視工作,他認爲既然有對社工專業的認知,也要類比警察、消防工作的認識,研議相關配套補足力力缺口。

苗栗縣公私部門社工人力,近3年不增反減,前年589人,去年548人, 目前505人,減幅達到14.26%,尤其是保護社工,及社會安全網脆弱家庭專責社工,更是長期欠缺人力。

苗栗縣政府社會處統計,社會處保護社工編制50人,目前43人,明天有2人離職,剴剴事件後,有2人口頭請辭,目前全力慰留中,脆家社工48人,缺7名社工,擔心後續還會有離職潮。

社會處指出,苗栗縣去年受理成人保護、性侵害、兒少保護、脆弱家庭通報5215件,比前年4552件,成長14.57%,全國保護社工年資平均3至5年,苗栗縣4年,但是靠前面的「老人」撐的結果,最資深的24年,年齡層落差也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一名資深社工分析最大的關鍵是「沒有下班的感覺」!她指出,保護社工是24小時待命,下班必須待命,甚至可能出勤,又不像警察執勤有強制權,危急有槍械可以自我保護,以致目前起薪4萬2594元,加上風險加給3000元,也長期招不到新血。

此外,一些社工當初加入行列認爲就業機會多,後來發現工作條件、環境,紛紛打退堂鼓,加上社工處理可能不只是個案,而是整個家庭問題,且越來越複雜,長期付出心力,卻絲毫沒有未見起色,難免失望灰心,甚至因而受傷求去。

苗栗縣政府辦理社工訓練課程,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圖/苗栗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