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馬斯克訪華,黃仁勳也不遠了

特斯拉CEO馬斯克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晤。(中國商務部)

北京時間 5 月 30 日下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馬斯克乘私人飛機落地北京。

飛機甫一落地,市場應聲送上了一份大禮包,美東時間5月30日收盤,特斯拉收漲4%,市值一夜大漲逾250億美元(近1800億人民幣)。

三年來首次訪問中國,馬斯克落地後在媒體和網民的圍觀下開始了其緊鑼密鼓的行程。據大陸外交部網站消息,5月3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馬斯克,馬斯克則表示,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鉤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當天晚些時候,社交媒體平臺上流傳出一張馬斯克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會面的照片,特斯拉目前是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最大客戶。中美摩擦不斷,「脫鉤論」甚囂塵上之際,馬斯克不僅兌現了盛傳兩個月的「中國行」,還公開表態反對「脫鉤斷鏈」,加深和中國企業合作,可謂意義非凡。

這邊馬斯克行程還未結束,另一邊,晶片巨頭英偉達CEO黃仁勳也即將訪問中國大陸。據經濟觀察網報道,5月30日,英偉達中國區一位代理商透露,接下來一週,黃仁勳將要到訪中國大陸,並和一些廠商展開交流。

實際上,馬斯克、黃仁勳只是今年一長串來華外企高管名單上最新的兩位,在他們之前,蘋果CEO庫克、英特爾CEO基辛格、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已經結束中國行;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星巴克全球CEO拉克斯曼•納拉西姆漢本週也在中國。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更多「馬斯克」「黃仁勳」啓程來華。

外企高管紛紛來華,既體現中國對外資友好、開放之態度,以及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同時也暗含他們對失去中國市場的擔憂。

據財新報道,5月27日美國宣佈「印太經濟框架」(IPEF)14個成員國就供應鏈協調達成了一致,這是一份由美國主導的協議,旨在建立「排除中國」的供應鏈,而美國商界對此持保留態度。

馬斯克一面要控制地緣因素帶來的風險,另一面,在中國市場,特斯拉正面臨比亞迪爲代表的國產品牌巨大的競爭壓力;黃仁勳則擔心英偉達旗下中國業務成爲科技戰的犧牲品,進而拖累公司業績增長。

但不論情況如何不樂觀,這些外企也難以和中國進行切割。正如黃仁勳近日採訪中所說:「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我們並沒有應變計劃。中國只有一個。」

無論是馬斯克還是黃仁勳,在啓程訪華前,都做足了鋪墊。

早在今年4月,就傳出馬斯克即將訪華的消息,與之一同到來的,是新工廠簽約儀式。這座工廠也被外界視爲馬斯克訪華前的「見面禮」。

據新華社報道,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簽約項目在上海舉行,工廠將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開建,預計2024年二季度正式投產,將專門用來生產特斯拉Megapack(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

工廠簽約儀式後近兩個月,馬斯克才姍姍來遲,啓程之前,他又間接給部分A股股民送上了一份「小禮物」。

美國當地時間5月25日,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Neuralink)宣佈獲批啓動該公司首次腦植入設備人體臨牀試驗。受該消息影響,A股腦機接口概念持續升溫,數家上市公司連續漲停。

就在來華當天,熱衷社交媒體的馬斯克還在推特上蹭了神舟十六號的熱點,轉推稱讚中國航天項目「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先進得多」。

在被曝訪華前,黃仁勳也在近日對中國市場發表觀點。

5月25日公佈超預期的一季度業績以來,不到一週時間,英偉達股價暴漲近30%,成爲第七家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的美國上市公司,該俱樂部成員名單曾囊括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和特斯拉。但隨着Meta和特斯拉跌落萬億美元,英偉達一躍成爲美股第五大上市公司。

在業績公佈前一天,黃仁勳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達了他的擔憂,他表示,美國政府對半導體技術的出口限制,讓英偉達感到束手束腳,美國要小心處理對華貿易政策。「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我們並沒有應變計劃。中國只有一個。」

黃仁勳之前,高通、阿斯麥、英特爾等半導體大廠CEO已相繼前往中國拜訪。

半導體和新能源,正在成爲中美角力的兩大領域,而這兩大領域中,目前市值最高的兩家公司英偉達、特斯拉,都是美國企業。

但對於這兩家公司來說,中國早已成爲其商業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今年4月,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北京一場活動演講中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也是英特爾最重要的市場之一」。2022年,英特爾中國區營收171.25億美元,佔全球總收入的27%。

5月,黃仁勳也對外發表了類似觀點,而2023財年(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中國市場營收佔英偉達全球營收的比例高達47%。

英偉達市值跨過萬億美元大關,很大程度上依賴着中國市場。英偉達市值暴漲,靠的是AI大模型時代科技企業對算力需求的飆升,而這些企業中,有一半來自中國,另一半來自美國。

對於馬斯克和特斯拉來說,中國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市場這樣簡單了。

2018年特斯拉深陷「產能地獄」,並在股市被做空之際,上海拋來的橄欖枝成了馬斯克的「救命稻草」。其後短短五年時間裡,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成爲其在全球產能最高的工廠,中國也逐漸成長爲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市場、特斯拉第二大市場。

此外,不論是汽車超級工廠,還是尚未開工的儲能超級工廠,其運轉都需要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配合。

據澎湃新聞報道,馬斯克此次來華與曾毓羣會面,商談的內容可能包括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儲能電芯供應、未來在北美合作建電池廠以及動力電池供應等事宜。

自2020年7月寧德時代開始向特斯拉供貨以來,兩家公司合作日益緊密。公開數據顯示,2021、2022年,特斯拉連續兩年成爲寧德時代的最大客戶,2022年,寧德時代來自特斯拉的鋰電池銷售收入爲380億元,佔總營收的11.59%。而特斯拉也正處在擴產降本的關鍵時期,離不開電池廠商的支持。

隨着時間推移,市場這一變量對中美角力的影響正逐步顯現。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是「應許之地」,相反,廣闊的中國市場除了機會,競爭也無處不在。

2011年一場採訪中,馬斯克曾對比亞迪一笑置之,稱並不認爲比亞迪會是特斯拉真正的競爭對手,並開玩笑地說道:「你見過他們的汽車嗎?」

近日,這場採訪視頻被推特網友翻了出來,馬斯克則修正了對比亞迪的態度,表示「他們(比亞迪)現在的汽車極具競爭力」。

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7.7萬輛和186.3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9.17%和208.64%,超過年初定下120萬輛的目標,也超越特斯拉,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十幾年時間裡,比亞迪不僅成長爲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雙方也逐漸發展出「競合關係」。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已開始在德國柏林超級工廠生產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Model Y後驅基礎版車型,這也是特斯拉在歐洲市場推出的第一款採用磷酸鐵鋰(LFP)電池的電動汽車。

此外,隨着宏觀環境惡化、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馬斯克也破天荒對市場讓步,稱特斯拉將首次嘗試投放廣告。從一笑置之,到正視對手、投放廣告,中國車企崛起給特斯拉帶來的壓力可見一斑。

與特斯拉相比,英偉達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更多是限制,而非競爭。

由於在AI領域長期佈局帶來技術和生態上的領先,英偉達事實上壟斷了AI算力的供應,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AI熱浪之下,英偉達的中國市場則有萎縮之勢。2023財年,英偉達在中國(含香港)收入57.85億美元,同比減少13.26億美元;在中國臺灣地區收入69.86億美元,同比減少15.58億美元。

一面是美國政府頒佈一系列禁令,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高端芯片困難重重;另一面,「中國特供版」芯片在中國供不應求。這種人爲造成的供求缺口並非中國企業和英偉達樂見的,它既讓國內AI產業發展阻力重重,也在削弱英偉達的發展潛力,以至於黃仁勳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

短期內,AI浪潮下的樂觀預期,讓英偉達邁過了萬億美元市值的門檻,但想要在「萬億俱樂部」站穩腳跟,英偉達不能只靠一條腿走路。

隨着生成式AI的助推,英偉達或將在遊戲業務再兌現一部分紅利;長期來看,自動駕駛是肉眼可見的新增長曲線,而想要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爲,英偉達必不可少要和中國企業合作。

據財聯社報道,5月31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正在與英偉達合作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在中國臺灣行程中有所斬獲後,黃仁勳的大陸之行能否談成更多合作,值得外界期待。

(劉星志)

(本文來源:「字母榜」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