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現在的中國大媽,一屆不如一屆

濟南奧體中心廣場大媽跳廣場舞。(中新社資料圖)

「你怎麼又自稱『中國大媽』?你哪裡像中國大媽了!」

老媽將自己稱爲「中國大媽」。但我從未感覺老媽和「中國大媽」這個詞能掛上鉤。距離「大媽」,老媽還有很大差距呢。

現在的中國大媽,真是一屆不如一屆。

01

中國大媽是什麼樣子的?

三個字概括:快、準、狠。

快是「聽風就是雨」。

聽說什麼商品以後會漲價,便直接搶先下單囤貨。畢竟,「中國大媽」這個詞就是從2013年「大媽們」大量收購黃金引起世界金價變動緣起的。

聽說吃什麼、用什麼有助於健康,不做事先覈實,跟風消費,十幾二十人一團,一躍成爲繳納智商稅大戶。

準是無論在哪,總能精準定位到正在促銷的商場、超市。

早高峰時刷着免費的愛心卡擠上公交,相約去城市另一頭正在促銷的商場搶購低價雞蛋;下午再一起去新開的超市搶份生鮮,一定一定要提前做好省錢攻略。

晚上拎好大包小包,再拿好超市的宣傳單,和姐妹們一起交流搶購心得,再彙總一下後一天的促銷資訊,準備繼續搶購。

狠是一定要狠狠佔便宜。

近一點的地方,能坐公交絕不走路;遠一點的地方,能坐公交絕不坐地鐵,兩塊錢也是錢!

自助餐得挑最貴的拿,量還一定要多。無論自己吃不吃得下,先搶過來,擺滿餐桌再說,搶到就是賺到。

快準狠,也體現在中國大媽們和我們的關係上。

快,意味着在旅遊景點,只穿大紅大紫、披着頭巾、戴着墨鏡的她們,只在景區打卡點間穿梭拍照,大大減少遊覽時間。

準,意味着精準戳中社會痛點,在晚上「996」們結束工作後,拿最大的音響放最嗨的音樂,跳最土的廣場舞。

狠,是指對他人狠。公共場合不顧他人感受,旁若無人、我行我素大聲嘮嗑;還有已經「說爛了」的隨地扔垃圾、吐痰等……

可以說,這些行爲基本上是中國大媽的共性。有了以上行爲至少三分之二,才能被叫做合格的「中國大媽」。

顯然,老媽並不符合以上要求。

老媽嘴硬:「年齡符合了!」

我細細一算,好像年齡也沒有完全符合。

但如果硬要算的話,我們口中一般說的中國大媽可能是50年代出生的那一屆,而70年代的老媽得屬於下一屆了。

但這一屆中國大媽既不搶自助餐(老媽食量甚至還很小,感覺吃虧了),又不跟風交智商稅(基本上會詢問懂行的),穿衣品味十分好(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她挑的,很合我口味),囤糧還有理有據。

除了愛買折扣商品,外賣必須湊滿減(多吃了多少泡芙和蛋糕?)之外,一點「中國大媽」的影子都沒有(我也大力支持湊滿減)。

「中國大媽」真是一屆不如一屆啊。

02

年齡類似(雖然個人認爲老媽年輕多了)、國籍一致、性別一致,爲什麼這屆中國大媽會和上一屆如此不同?

這還得從她們不同的成長環境說起。

「上一屆」們,多在五十年代出生,成長於六七十年代。

小時候,她們熬過了三年自然災害。

太陽曬了整整三年,飢餓也蔓延了整整三年。

野菜、樹葉成爲家常便飯。沼澤地、小溪都幹了,裡面的野芹菜、野韭菜、野蒜都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食物。

她們深深明白,飢餓的感覺是怎樣的。

或許,多吃一點,才能留給未知的明天應急。

青年時,她們度過了十年浩劫。

最美好的青春,在那十年被絞得一塌糊塗。

正值青年的她們,初、高中就離開了學堂,更別提遙不可及的大學。

放下了書本、拿起了農具,脫下了活潑的連衣裙「布拉吉」、套上了千篇一律的藍與軍綠,她們從此難再有一份「自由」。

跟着大部分人,就是安全的,就是正確的。

緊隨着的是知青上山下鄉,咬着牙吃着苦,又熬過一個五年。

年齡不饒人,下鄉回來緊隨的是婚姻,且大部分的婚姻並不是自由戀愛。有些下鄉回來,甚至只能匆忙結婚生子。

到了七八十年代,浩劫終於落幕,但她們的青春無法再來。

中年了,她們要賺錢養家、養育孩子。

將一塊錢掰成兩半兒用,省吃儉用爲家裡購置電視機。

上有老下有小,一個人得打理好家,又得打工掙錢,承擔着比丈夫還重的擔子。要是趕上下崗,生活更加拮据。

還要給孩子們留下一點點零花錢,讓孩子們去買小人書、小零食,給孩子儘可能好的生活。

而這一批孩子們便是「下一屆」中國大媽。

據老媽描述,小時候最喜歡做的就是看小人書、連環畫。圍在攤位前翻着小本兒,再掏幾分錢買兩顆話梅,就是童年最美好的瞬間。

幾年前,老媽還專門「高價」買了一本小人書做收藏,擺在家裡。

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上了高中、大學,又遇改革開放,好像一切都「摩登」起來了。

穿上牛仔褲,唱起粵語歌,自由戀愛、四處旅遊。對一切充滿好奇,對新事物敢於接受。

衣食還算富足(對比上一屆),至少吃住不愁。有些追求時尚,還會省下幾個月的工資,只爲買一件名牌大衣。

緊接着的是互聯網的衝擊。從有線到無線,從電腦到手機,她們也快速登上了時代的浪潮,熟練操作起了各種軟體。記得我小學的時候,我玩植物大戰殭屍,老媽玩QQ農場。老媽思想還很新潮,線上購物剛起步不久,就逛上了唯品會、淘寶等等。

我不太願意稱「下一屆」爲「中國大媽」,她們真的一點也不「大媽」,起碼不是那種被標籤化的典型「大媽」。

03

但好像典型「中國大媽」也不該成爲「素質低」的代名詞。

她們只是想彌補她們錯過的青春,吃她們從來沒品嚐過的美食,穿她們最美年華沒有機會穿的花衣服,如此而已,又有什麼錯呢?

沒錯,「上一屆」中國大媽們確實素質很呵呵,但是她們的責任嗎?她們只是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該讀書的年齡遭遇上一個不可思議的時代。

她們經歷過自然災害,經歷過上山下鄉,耗盡了青春歲月。

又在家庭與工廠間蹉跎了大半生。

歲數大了,丈夫有所成就,兒女開始新生活,她們的人生好像終於徹底自由了。

她們終於能看到「自我」。

但她們的「自我」,卻被淹沒在遙遠的苦痛裡。

她們用囤貨消解對未知未來的恐懼,用五彩的絲巾彌補單一衣着的遺憾,用大聲說話張揚自己的「個性」。

她們「聽風就是雨」,或許她們並不一定能靈巧地使用手機、電腦,查詢資訊;

她們「喜歡貪小便宜特摳門」,或許她們只是窮怕了,想爲兒女們留下買房的首付;

她們「丟臉丟到國外去」,或許她們也不明白怎樣才能更好融入這個社會。

有人說,她們不需要融入社會。社會屬於年輕人。

但我始終相信,我們足夠包容。不論年齡、不論性別、不論身分,每個人總能在這個社會找到容身之處。

而在未來,換屆後的「中國大媽」一定會越來越非典型,她們一定會給「中國大媽」一個全新的定義。

(AveryMorgan/現居武漢)

(本文來源:「一家兩岸」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