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人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影響調查報告 找出三大發現

康健人壽13日公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影響研究調查」,此調查爲康健人壽「360°康健指數」調查的一部分,從身體家庭財務社交工作面向瞭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民衆的健康狀態影響。康健人壽指出調查三大發現:一是疫情後各項指數先升後降,近半數國人對維持當前生活水準有疑慮;二是職場女性隨時待命、工作壓力大;三是新常態下首重健康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影響調查報告」調查範圍包含臺灣在內的全球11個國家地區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除了身體、家庭、財務、社交、工作五大面向外,新增居家工作、新常態(new normal)、遠距醫療及孤獨感(loneliness)等面向,透過階段性持續調查追蹤,瞭解疫情前(1~2月)、疫情期間(7~8月)及全球第二波疫情爆發後(9~10月),全球和臺灣民衆健康和幸福狀態的改變以及影響。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表示,面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發現臺灣康健指數在疫情發生後有明顯變動,特別是在全球第二波疫情爆發後,臺灣民衆各面向指數皆開始下滑,顯示臺灣雖因防疫有成未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民衆仍對未來抱持一定程度的憂慮。調查中也發現,疫情開始後,近七成國人因此更加重視健康醫療相關服務,健康意識擡頭,且因爲疫情培養出新常態下較爲健康的生活型態。康健人壽將會透過調查,持續追蹤新常態下國人全方位健康狀態,並依此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健康醫療保障方案及服務,讓消費者擁有更健康、更幸福及更安心的未來。

去年7~8月國內疫情獲得有效控制,還能以口罩外援其他國家,康健指數整體上升至57.8分,贏過韓國香港。到了10月,全球局勢、疫苗發展前景仍不明朗,總分表現下滑至54.5,比疫情前更低,排名只贏過韓國。在全球第二波疫情爆發後(9~10月)全球整體康健指數分數最低的五個國家和地區排名依序南韓(53.6)、臺灣(54.5)、香港(56.8)、新加坡(58.1)、英國(58.7)

各面向健康指數在不同時間點亦呈現起伏,變動較爲明顯的爲身體、家庭兩面向,7~8月時調查的指數較疫情前更佳,分別達54.8及61.2;相對地,9-10月時分別爲50.3及56.4分,下滑幅度在各面向中最明顯。財務面向下降幅度雖然較爲平緩,但仍然是各面向得分最低,全球第二波疫情爆發後(9~10月)僅46.3分,相較於疫情前47.8分表現更低。相比男性在疫情前後表現持平,女性受訪者的財務指數也有先升後降的趨勢,7~8月時上升至48.1分,到了9~10月下滑至43.5分,甚至較疫情前45.5分更低。此外,對於自身財務狀態能否維持當前生活水準,9~10月也有近半數國人感到有疑慮。

在臺灣,隨着人們紛紛回到辦公室上班,調查中顯示上班族最擔憂「疫情再次爆發」,其次則爲疫情對工作帶來的限制,包含維持社交距離、無法共進午餐、需戴口罩等。9~10月隨着歐洲地區疫情再起,前景未明,也引發對於工作穩定性以及職涯發展的憂慮,臺灣整體工作面向得分較7~8月時下降2.6分。

進一步分析職場工作者表現,相較於男性表現持平,女性不只整體工作健康得分下滑,對於薪水、工作穩定性、職涯發展也更爲憂慮。而職場女性「隨時待命(Always On)」以及「在週末工作」的情況在9~10月明顯增加。在不合理工作量及過長工時下,受訪職場女性在工作、生活間較難取得平衡,有工作壓力者也更多。

疫情不僅衝擊了各個面向,也形塑了臺灣人在新常態下的生活。無論是年輕世代(18~34歲)、三明治族(35~49歲)還是準退休族(50歲以上),在疫情發生後都養成戴口罩及減少戶外活動的生活方式,防疫已然成爲全民共識。排名第三的保護自身健康行動在不同時間點則有不同的表現,年輕族羣除了「培養新興趣」外仍持續維持「新增運動習慣」,準退休族(50歲以上)的重心則從在「陪伴家人」(7~8月)轉向到「新增運動習慣」(9~10月)。

全球第二波疫情再起也引發擔憂,在9~10月時,臺灣人認爲自身財務在「照顧自身及家人醫療需求」以及「對抗外在經濟與政治環境影響」較爲不足。除此之外,上班族期望僱主在疫情期間提供的協助以「加強健康保險保障範圍」排名第一,可見國人相當重視「超前部署」,預先強化健康保障爲未來的變化做準備。

康健人壽持續洞察市場趨勢及挖掘消費者需求,量身打造新一代「醫定健康」定期健康保險,醫療保障完整涵蓋住院、手術、處置、法定傳染病負壓隔離病房。針對法定傳染病提供免等待期並給付10倍保險金額之法定傳染病慰問保險金,讓保戶享有最即時的醫療照護。「醫定健康」也納入時下健康外溢概念,提供體檢結果達標之保戶每年可享約10%保費折扣(適用於投保年齡16歲以上且健檢體位結果爲A+者),陪伴保戶一起採取行動實現全方位身心健康的新常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