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版+上海臨港自貿區 貿易戰下半場的中國對策

上海創板7月22日鳴鑼開市。(圖/取自上交所網站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中美貿易戰火越演越烈,爲發展爲「製造強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日前 一場於上海舉辦的論壇上,專家學者便對此分析近期中方接連推動科創版開版、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臨港的「指標性意義」,尤以科創板來說,將引導資金進入大陸新創產業,創造突破美方科技封鎖契機

香港北威國際董事總經理、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指出,去年貿易戰爆發以來,中方一直希望協商能儘早落幕,但自今年五月雙方仍無法化解分歧後,中方態度已經轉趨強硬,包括在6月2日第二度發表中美貿易《白皮書》,指責美方出爾反爾、不講誠信,稱「要打奉陪到底。」

▲香港北威集團舉辦「科創板開板的意義─從貿易戰到科技戰」論壇,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普華永道資深顧問柯鎮洪上海師範大學投資學專業負責人黃建中、富邦華銀行部總經理康繼強等出席討論,邀上海關心市場脈動的兩岸人士與會。(圖/記者陳政錄攝)

在此之下,爲突破美方對「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封鎖,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提出,今年7月22日正式開板,重點培植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企業的科創板,以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臨港,便扮演了重要角色

富邦華一銀行部總經理助理康繼強說,過去大陸靠着「商業銀行+房地產投資」模式帶動過去2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如今面臨地產經濟轉型窗口金融供給測改革、人口質量紅利改變,以科創板引領的新興產業,加上券商、投行的「直接金融」,成爲當前大陸經濟發展的鎖鑰

舉例華爲日前在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表「鴻蒙作業系統」,但總投入金額至少18億元人民幣起步,若未來沒有科創板,以目前商業銀行追求穩健的「間接金融」模式,新興企業資金籌措不易,很難有第二個鴻蒙系統在中國出現。

▲富邦華一銀行部總經理助理康繼強。(圖/記者陳政錄攝)

面對日前大陸商務部宣佈,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擴區臨港,首期啓動119.5平方公里建設,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朝貨貿不設壁壘外資100%控股、資金進出自由方向推進,康繼強也認爲,該模式可能成爲未來30年中國對外發展的引領指標。

針對科創板在中美貿易戰延燒下火速推出,普華永道資深顧問柯鎮洪也認爲有其特殊意義,他提到,包括上市條件放寬,以及事後監管的發行制度、取決於市場定價的發行價格,和更爲彈性的交易制度等,均爲過去困擾於同股不同權,或還在虧損中而跑到海外註冊、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找到回來上市籌資的契機。

劉憶如進一步指出,中方除了透過科創板,因應中美科技戰的可能性外,伴隨今年6月滬倫通啓動、中國債券國際化水準提高等,也彰顯市場進一步對全世界開放的決心,目的就在於若未來美方科技封鎖,中方可以更好的引導海內外資金,投入自身企業發展。

▼普華永道資深顧問柯鎮洪。(圖/記者陳政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