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分離焦慮 從小訓練寶寶獨立

圖、文/bobo小天才親子網「寶寶漸漸長大,差不多可以送他進幼稚園了,除了學習新知,還可以交到新朋友,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爸爸媽媽萌生這些想法時,其實出發點都是爲了寶寶好,希望寶寶能提早學到日常生活技能。不過,相信有不少父母曾經聽朋友說,送寶寶入園就讀的第一天,就像是上演十八相送,寶寶不願意進教室,反而抱着爸爸媽媽大哭,哭到連父母都不忍心,甚至想放棄讓寶寶念幼稚園的念頭。其實,面對寶寶出現的分離焦慮,家長應該循循善誘,才能幫助寶寶勇敢踏出獨立的第一步!

觀念篇揭開分離焦慮的真相有些爸爸媽媽爲了培養寶寶獨立的習慣,會讓寶寶一個人在家中遊戲室玩耍,或是請他獨自完成某些簡單的家事,希望能在寶寶入園就讀前,先調適好他的心情;但沒想到,平常都不哭的寶寶,一進入幼稚園後,竟然每天都是淚眼汪汪地目送爸爸媽媽離開,令家長不禁懷疑,難道是平時的訓練不夠嗎?其實,要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不只是讓他獨立完成許多事,環境及其他因素影響,也都是重要關鍵,先了解分離焦慮的意義,爸爸媽媽才能輕鬆帶領寶寶成爲獨立小超人

爲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對許多父母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爲寶寶在入學就讀時,纔會有分離焦慮的情形發生,但檯安敦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廖笙光表示,從學理角度來看,分離焦慮並不是入學所造成的,而是不管在什麼情形下,只要主要照顧者一離開寶寶的身邊,寶寶就會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或哭鬧行爲,當照顧者回到寶寶身邊與他重聚以後,寶寶也會因爲其性格安全感程度高低,而有不同的依附反應,像是:對爸爸媽媽繼續哭鬧,或依舊維持平淡的情緒反應。若寶寶較有安全感,就會對主要照顧者破涕爲笑,此狀況是屬於良好的依附反應。

產生分離焦慮的年齡6個月大之後的寶寶,開始漸漸會認人,若碰到非主要照顧者,會先產生「陌生人焦慮」,若找不到主要照顧者,則會引發分離焦慮,到了8~10個月大時,此情況會達到最高峰。至於分離焦慮的情形何時才能改善,則取決於寶寶的先天氣質和爸爸媽媽給予的教育環境,有的寶寶到了2歲左右就能學習獨立,有的則是到了4歲都還不敢單獨進入幼稚園上課,一旦到了和爸爸媽媽說再見的瞬間,眼淚也情不自禁地從眼眶決堤,害怕的模樣令許多家長感到不捨。

分離焦慮因何而生?要引起寶寶的分離焦慮,其實不只是主要照顧者離開他的身旁,還有其他是家長可能沒注意到的因素,這些原因對寶寶來說,都可能會造成心理上的衝擊,所以爸爸媽媽必須多多留意寶寶的成長過程,才能真正瞭解究竟是哪些無形的催化劑,造成寶寶的焦慮情緒。

人物因素廖笙光技術長表示,最常見且直接的分離焦慮因素,就是主要照顧者離開寶寶的身邊,讓寶寶認爲他失去一個能夠依靠的後盾,進而造成他緊張、不安的情緒,若寶寶明顯表現出焦慮的感受,爸爸媽媽也必須適當給予安慰,不要爲了培養他獨立的習慣而置之不理,否則將造成反效果

事件因素若寶寶在年紀小的時候,曾經有過迷路經驗,且爲當時的心理影響帶來一定程度的陰霾,年紀稍大之後,只要到了不認識的環境,可能就會產生恐懼感,不敢主動去探索周遭環境;有些寶寶只要待在熟悉的環境中,就算爸爸媽媽暫時離開一陣子,也不會感到太害怕。此外,若寶寶月齡已超過4個月大,又因病需要住院,通常不建議爸爸媽媽離開他的身邊,避免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讓他獨自處在不熟悉的環境,又要面對不認識的醫護人員,會增加他的焦慮經驗。~原文刊載於2012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詳細文章內容,請至bobo小天才親子網站 www.bobo.com.tw閱覽

←更多消費新聞女人話題,按贊加入ETtoday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