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疫紅到國際!英國媒體:臺灣願向英國提供社交距離APP

陳其邁資安處研發社交APP。(圖/翻攝自臉書

記者蔣婕妤臺北報導

行政院院長陳其邁請資安處處長簡宏偉、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杜奕瑾開發的「社交距離APP」紅上國際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臺灣願意向英國提供社交距離APP,而臺灣則因爲疫情控制良好,已經連續30天沒有本土病例,因此沒有啓用APP的必要。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以「臺灣向英國提供接觸追蹤app(Taiwan offers its contact tracing apps to UK)」爲題報導,介紹臺灣的社交距離app。簡宏偉向英國媒體表示,如果英國要求,臺灣已經準備好提供對抗武漢肺炎藍牙和GPS追蹤APP相關技術知識,「如果您(英國)的政府需要,我們(臺灣)可以提供原始碼。」

英媒報導,臺灣被公認爲是對抗疫情大流行的領導者,通過嚴格的邊境管制,接觸者追蹤和檢疫相結合,使2300萬公民免受致命疾病的侵害,同時避免了全面封鎖並保持相對的正常生活

報導中介紹,儘管臺灣距離中國大陸僅80英里,但迄今爲止,臺灣只有440例確診,有6人死亡。疫情在社區中的傳播極少,大多數是境外移入。網絡專家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創建兩個供民衆自由下載的APP,一個使用GPS進行邊境控制和健康檢查,另一個使用藍牙確保社交距離,不過,目前還不有啓動的必要。

「一切都基於在追蹤和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的準則。由於GPS非常精確,因此使用移動信號與使用GPS相比,對隱私的侵犯沒有那麼強烈。我們只使用這種大概的方式」,簡宏偉向英國媒體說明。

報導指出,爲了確保隱私,只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的指揮官才能知道手機用戶姓名,並且擁有全國範圍權限。每個行政區的監視資訊間都有一道防火牆,警察無法得知用戶姓名,只知道電話號碼。在14天隔離期限結束後,所有資訊都將刪除。

報導介紹,對人民的監視法源來自於2003年SARS爆發後誕生的《傳染病控制法》,嚴格限制了政府可以收集哪些數據以及保留多久時間、人臉識別工具是禁忌。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殘酷戒嚴之後,臺灣於1987年成爲民主國家,並生活在中國這種全控國家的陰影下,臺灣公民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這也是爲什麼,儘管疫情仍處於控制中,但臺灣尚未採用行政官員民間公司共同開發的GPS和藍牙APP。

報導提到,對於疫情已經廣泛傳播的英國來說使用更精確技術的APP,可能是有價值的選擇。對於藍牙社交距離app,智慧型手機可以在10至100公尺的近距離內與其他裝置交換數據,並且可以更精確地判斷與確診者的接觸範圍。爲了保護隱私,市民無需註冊即可下載和使用app。有關與病例接觸的警報也不提供可以判斷患者出沒詳細時間和位置的精確資訊。

報導稱讚,臺灣的APP是獨一無二的,因爲安裝後,智慧型手機每15分鐘產生一個新的擾動ID,然後每次都會發送一個新的ID。個別手機上的藍牙設備記錄彼此的散列ID,以及接觸的持續時間和距離。APP不會儲存詳細的私人資訊,並且在法律上禁止將數據傳送給政府,符合臺灣的個人保護法和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報導比較,英國國民健保署(NHS)提出類似的接社交距離APP則涉及爲用戶生成唯一的ID碼,使得安全性不如臺灣。蘋果和google在英國提出另一種模式,目的在於解決與NHS的app相關的隱私問題。

簡宏偉強調,隱私保護是政府不應跨越的紅線,如果另一個國家想要使用我們的APP,「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