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至10月底臺灣申請上櫃家數 生醫佔4成

COVID-19疫情全球經濟環境帶來波瀾,併爲資本市場帶來急遽震盪。這次疫情促使新藥疫苗、以及防疫醫材生醫類股受到市場空前關注,以臺灣櫃買中心爲例,統計截至10月30日止,共7家生公司申請上櫃,於今年申請總數中佔比超過4成。今年申請公發的公司中亦有11家屬於生醫產業,上述申請上櫃及公發的生醫公司題材包括精準分子檢測、再生醫療數位醫材,展現生醫資本市場的創新多元性

資料統計顯示,今年前3季全球主要生醫交易所資料顯示,前三季生醫產業IPO共134家,募資規模達307億美金,與2019年前三季比較,IPO家數成長30%,募資金額成長72%。前三季全球生醫IPO募資金額最高爲美國Royalty Pharma,於那斯達克掛牌募資22億美金。亞洲地區生醫IPO募資金額最高爲韓國SK集團旗下SK生物製藥,於韓國交易所掛牌時募資9,593億韓元(約8億美金)。另一方面,中東近來積極建構生醫資本市場,如Dr. Sulaiman Al-Habib醫院集團(HMG)於沙烏地證券交易所掛牌,募資7億美金備受矚目。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醫產業合夥會計師遊淑芬指出,相對於其他產業,生醫產業較注重的是創新技術以及臨牀試驗進展,而非財務性表現,故在這波動盪的環境下反而能維持競爭力,同時也使部分業者規劃加速IPO(首次公開發行)進程。遊淑芬強調,除了因爲疫情而備受關注的新藥與疫苗題材,具備技術創新性的再生醫療及數位健康的IPO題材於近年逐漸在國內外資本市場間嶄露頭角。

在無獲利生醫公司IPO開放趨勢下,亞洲地區(臺灣、香港大陸、以及亞太地區市場)生醫IPO募資總金額達到129億美金,首度與美國分庭抗禮

臺灣證券交易所爲扶持創新產業發展、完善企業籌資管道、排除目前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遭遇障礙,更進一步推動創新板規劃架構。依據現行規劃草案觀之,證交所參考國際資本市場,並審酌國內投資環境,將以「市值」作爲主要上市條件,且不分產業別,只要是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企業皆可。其中鎖定生技業者,則要求市值不低於新臺幣30億元,得免除營收與獲利條件。證交所也表示將持續對創新板公司定位、上市條件、簡易公發與轉板機制專業投資人門檻等,與業界溝通並交換意見。

據資誠統計,香港交易所主板上海證券交易所創板(上交所科創板)分別於2018年與2019年開放無獲利生醫公司IPO,於2020年前三季分別有7家與6家無獲利生醫公司在香港交易所及上交所科創板掛牌。我們期待臺灣資本市場能儘速敲定創新板與戰略新板,也相信開板後亦將帶動新一波生醫IPO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