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制試劑 鱟血每公升1.5萬美金 清大與金門水試所合作 創新「鱟素」技術

有「灘地上活化石」之譽的鱟,已有4億年曆史,在臺灣沿海因污染和棲地破壞已近絕跡,但在金門仍有可觀的野生族羣,縣府在1999年畫定全臺唯一的「古寧頭鱟保育區」。

鱟的藍色血液應用於生物醫學,可做爲醫學檢驗試劑,主要用於醫療用品或合成藥物是否遭細菌的內毒素污染檢測與移除,作爲檢測的「鱟素」取得,必須抽取大量的鱟血萃取,每公升血液約值1萬5000元美金,因此有「藍金」之稱。

但抽取鱟血卻會導致鱟只2至3%的死亡率,清華大學張大慈教授研究團隊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簽署協議,合作進行1項國內首見的創新基因工程技術,嘗試在抽取鱟血,萃取鱟只的蛋白質變成「鱟素」後,找到產生鱟素的那一段基因,再植入作爲載體的大腸桿菌,利用大腸桿菌每20分鐘分裂1次的分裂「複製」能力,來提高鱟素的製成產能,並藉此減少鱟只抽血次數和死亡率。

金門縣水試所表示,清大系接受科技部委託進行創新研究,日前已在「臺灣鱟糖分子結合蛋白抑制病原性細菌」研究團隊名義下,由黃貞祥教授、江英傑博士後研究員首度至該所抽取鱟血,帶回臺灣進行後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