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下苦功夫 贏得主導權(青春日記)

2005年,我入職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在運營調度崗位多年的一線工作經歷,讓我對電網的防雷系統產生了濃厚興趣。傳統防雷是通過在設備上安裝避雷器裝置實現,能否通過研製高精度雷電探測裝置,搭建一個智能化防雷系統,預測雷電並超前預警最大化降低雷電危害呢?

有了想法,我便迅速投入到動態防雷研究中,帶領團隊着手進行“智能電網動態防雷系統”的研發。這項研究涉及通信、電力氣象等多種學科知識,我幾乎全靠自學。2016年除夕夜,此起彼伏的爆竹聲爲系統的抗干擾實驗提供了良好的測試環境,我把妻子孩子送回孃家,用3天時間家裡搭建了臨時實驗室樓頂陽臺窗臺上裝滿了探測頻路天線電視電腦等近10個顯示屏成爲我的實驗大屏。別人舉家團圓一起看春晚的時候,我進行了通宵的實驗。

辛苦付出終有回報,2017年5月,我們的系統在蘇州正式投運,系統可探測1萬平方千米內的雷電活動

傳統防雷領域國際標準由少數發達國家牽頭制定,標準一旦更新,我們就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跟隨。2018年3月開始,我投入大量精力編寫動態防雷國際標準提案。2019年國慶,我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聖保羅,迎來艱苦卓絕的國際標準第三輪立項答辯。在答辯會上,我靠着詳實的提案方案研究成果贏得好評,獲得了全球首個動態防雷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權

在過去的幾年,我和團隊一直致力於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我們也正在加快動態防雷技術在石化、交通等領域的應用探索。走好科研之路需要耐心、恆心專心,唯有大膽開拓,腳踏實地,拼搏奮鬥,方能不負韶華,取得更多成績

作者爲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科技互聯網員工本報記者王偉健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