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與通膨

恐慌與通膨圖╱本報資料照片

1974年各國CPI月增率

1948年8月19日爲抑物價狂漲,政府頒佈「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進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爲本位幣,限期收兌已發行的法幣及東北流通券、並收兌人民所持有的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逾期不得任何人持有。金圓券發行20億,新幣4元摺合美鈔1元,新幣每元可兌300萬元法幣。

■1948年10月13日廈門凱聲報以「搶購風潮蔓延各地,政院擬就防止計劃」爲標題報導:搶購風潮已自滬蔓延其他城市,危及市場之穩定,中央經濟管制委員會將草擬製止辦法。爲穩定人心,總統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強調:「當前局勢雖見嚴重,但絕不悲觀,搶購物資系突發事件,希勿相驚擾。」

恐慌是一切災難的原因。1929年美股崩跌,隨後陷入四年經濟大蕭條,原因是恐慌。1948年二戰甫結束,中國大陸由於物資缺乏,搶購風潮蔓延各地,惡性通膨從天而降以致經濟崩潰,其原因也是恐慌。

1973年國際油價大漲,次年停滯性通膨漫天蓋地而來,各國政府不知所措,經濟學家苦無良策,經濟一片狼藉,原因還是恐慌。1997年夏天,泰國將固定匯率改爲浮動匯率,旋遭投機客伏擊,泰銖一瀉千里,亞洲股匯市連月重挫,這場亞洲金融風暴讓東亞各國幾至崩解,其原因自然也是恐慌。

十多年前,美國房市投機成風,次貸風暴隱憂重重,2008年9月雷曼兄弟聲請破產,恐慌由華爾街輻射至全球,企業破產、訂單消失,哀鴻遍野,這場全球金融海嘯依然是源於恐慌。

股價波動比GNP更強烈

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曾指出:「華爾街股價指數預見了九次經濟衰退,但實際上只發生五次,股價波動要比GNP的變動更強烈。」這是因爲股市更容易受到恐慌的影響,一有什麼風吹草動,股價便隨之翻騰,若不能止住恐慌,實體經濟也將隨之瓦解。

從前述例子可以明白,在歷史上留名的蕭條、通膨、風暴、海嘯,無一不是恐慌造成的,恐慌可說是災難的原因,也是災難的催化劑,它可以讓沒事變有事,小事變大事,終致難以收拾的局面。

這幾個月,經常可以聽到國際原油漲了,供應鏈亂了,港口也塞了,受這些因素影響,榖物、天然氣、鐵礦砂等國際農工原料連月飆漲,加以美國的通膨率已升破6%,歐元區也超過4%,恐慌的種子已撒入人心,於是廠商盤算着調漲,買家計劃着囤貨,到這一步,還在盤算想像階段,物價尚不致於失控,惟此時政府應對稍有不慎,這些蟄伏人心的恐慌將如出柙猛獸,使得通膨一發不可收拾。

如前所言,1948年的中國大陸甫結束二戰,百廢待興,由於物資缺乏,加以國共內戰,人心惶惶,物價騰飛,雖經金圓卷、銀圓券兩度貨幣改革仍無力迴天,惡性通膨如野火燎原,搶購風潮遍襲商場,人民叫苦連天,社會動盪不已,終致經濟疲敝,江山易主,此中原因雖多,惟恐慌實爲其大者。

社會恐慌 通膨不遠

再如1974年這一波國際石油危機,當年國內物價月月高漲,在上個月漲了10%(月增率)的情況下,這個月又漲15%(月增率),然後接着又漲,若非恐慌,不至於如此,一年下來物價大漲47%,由於一元鎳幣、五毛銅板的價值已超過面值,鎳幣、銅板悄然自市面消失,逼得政府只好發行一元、五毛的紙幣應急,彼時臺灣社會恐慌到什麼程度,於此可知,當然,這一年日、韓、美、英皆然。

綜觀百年曆史,通膨壓力與通膨常常只在一線之間,那條楚河漢界就是「恐慌」,當社會跨入了恐慌,通膨壓力彈指之間即化爲急劇通膨、甚至惡性通膨,通膨大軍所至,天搖地動,摧枯拉朽直至經濟社會崩潰而後已,殷鑑不遠,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