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沙特未果之際,美國質疑中國,將在柬埔寨軍港永久部署戰艦

最近,有兩件事情引起了劍客個人關注,一件事情弄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可能都已經知道了,而另外一件事情,網友們則未必會關注到。

但這兩件事情恰恰都關係到了中美之間的博弈,以及整個世界的走向。究竟是什麼事情?真的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嗎?

我們這篇文章就聊聊這兩件事。

相信每一位關心國際新聞的朋友都已經關注到了一個大消息。

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美國國家安全特別助理沙利文,兩個人都分別到訪過沙特。

去沙特的目的全世界都知道了,就是在美國國內通過反猶意識法案之後,要求沙特必須配合猶太集團來一起控制整個中東局勢。

沙利文和布林肯給出的方案很囂張也很霸道,就是直接要求對方站隊美國和以色列,迅速和以色列達成外交和解,一起支持內塔尼亞湖目前所執行的種族滅絕政策。

那沙特能幹嗎?他們好歹也是中東地區的一個帶頭大哥,伊斯蘭世界又跟猶太人有着不解之仇,如果沙特就這樣稀裡糊塗服軟,並且跟着美國和以色列幹壞事,那他們以後在中東怎麼混?在世界上怎麼混?

所以雙方的談判並不順暢,因爲沙頭方面有一個紅線,要求美國和以色列必須承認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建國是他們的底線,否則一切免談。

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美國方面威脅沙特王儲薩勒曼,如果不答應美國和以色列的要求,拜登政府將不會跟沙特續簽保護協議。

此後更是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球的事情,沙特王儲在本國首都利雅得的街頭竟然被不明身份的人襲擊,最終在付出很大人員犧牲的情況之下,薩勒曼才倖免於難。

雖然這件事情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沙特方面也沒有給出最終的說法,但是全世界都有一本賬,美國政府正是依靠他們在全球超過800個的軍事基地,以及多達三十多萬人的海外駐軍,可以牢牢的掌控這個世界,或者說在統治力嚴重下降的情況之下,可以輕鬆的禍害全球。

後面這個說法更加準確一點。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整個中東,亦或者是我們中國周邊承受的摩擦和動盪,都跟咄咄逼人的美軍是分不開的,哪裡有美軍,哪裡就有動盪,哪裡就極有可能會爆發戰爭。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通過上面沙利文對沙特赤裸裸的威脅,就可以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他們與其說是保護沙特,不如說是要求沙特站隊避免被搞。

這纔是真實的世界,對於美國政治精英們所講的,我們一定要多拐幾個彎來理解,而不要被他們表面上的說辭所矇蔽。

上面說的是第一個消息,相信很多人也已經知道了,第二個消息是美國一家中文媒體在5月9號剛剛報道的,他們聲稱,中國兩戰艦在柬埔寨雲朗基地停泊超五個月,被老美質疑將會永久部署 。

而且這家美國中文媒體也特別提到了一點,這個碼頭是由中國幫助擴建的,雙方的合作是非常深入的,然後他們援引美聯社提供的最新衛星圖確定,這兩艘中國戰艦截至5月8日仍在雲朗基地,已經停泊了五個多月。

爲什麼要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寫?這背後的原因非常現實。

一方面,中國跟柬埔寨之間的合作是屬於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正常交流,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老美指手畫腳,美國自己在海外有那麼多軍事基地,而中國目前僅僅在非洲的吉布提有一個海外軍港,跟柬埔寨雲南基地的合作也纔剛剛開始。

不過要說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地圖就可以看到雲郎基地的巨大戰略支撐作用。

它幾乎已經到了南海的最南端,相比較中國本土以及南海諸島礁,由柬埔寨的雲朗基地到達馬六甲海峽要容易了很多,也會安全很多。

一旦到了戰爭年代,如果美軍想要強行掐斷馬六甲海峽,控制我們的海運,對我國的能源供應和正常貿易進行破壞,中國就可以從$APPEND從雲朗基地出發作出迅速的反應。

而且更加值得一說的是,隨着中老鐵路的開通,中國直通泰國或者柬埔寨的高鐵網,也勢必會在短期內建成,整個泛亞鐵路網也會逐漸完善。

進一步的,這樣的鐵路網在和平年代會使不同國家進行廣泛的交流,而真正到了戰爭年代,則可以發揮更大的戰略作用。

至少可以讓中國在第一時間保護周邊這些友好國家不受外部勢力的霸凌,從而從根本上維護整個南海地區乃至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

另外一方面,面對中國快速增加的國際影響力,想要強行維護舊秩序的美國,目前玻璃心又碎了一地,在威脅沙特未果之際,老美眼睛的餘光還盯在中國身上,但是他們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只會被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鄙視。

不過,反過來站在中國的角度上,我們真的要想有所作爲,還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大膽霸氣一點。

就比如這一次的沙特,美國人擺明了就是不願意他們跟中國進行交往,想把這個中東大國牢牢的捆在自己的戰車上。

如果我們在整個中東地區乃至印度洋始終沒有軍事存在,只會讓美國始終無所顧忌,像薩德曼碰到的這種悲劇也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真正實現大國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美國這個全球唯一超級帝國的衰落之路,同樣沒有我們預計的那麼樂觀,美國依然可以依靠他們無處不在的影響力輕鬆禍害拿捏這個地球。

這纔是這篇文章想說的話。

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