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養育|擔心爺奶寵出慣寶寶?過來人經驗分享!

研究指出,祖父母參與育兒,孩子的穩定性會更高,但前提是,祖父母和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雙方願意站在同一陣線,一起合作。 圖/freepik

研究指出,祖父母參與育兒,孩子的穩定性會更高,但前提是,祖父母和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雙方願意站在同一陣線,一起合作。要如何形成「對父母和祖父母都有好處」的育兒協作呢?以下是過來人及專家的建議:

給父母建議 不妨睜隻眼閉隻眼

作家溫小平建議,年輕夫妻要善用爺奶作爲育兒後援,爺奶多數來到時間充裕、沒有忙碌工作壓力的生命階段,帶起孩子會更從容與包容。結婚後若有生育的準備,不妨先詢問雙方父母願不願意作爲育兒後援,租屋或買房時,靠近可以支援的長輩,爲育兒做準備。

牧村文教創辦人何翩翩提醒父母,長輩願意成爲育兒幫手已是幸運,請放寬心,不要太執着長輩要照着自己的方式帶養孩子,畢竟祖父母的角色是含飴弄孫。尤其週末假日偶爾見一次面,她建議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例如有媽媽跟何翩翩抱怨,孩子明明會自己吃飯,但每次回阿嬤家就餵飯,何翩翩請媽媽觀察,喂完飯後回家,孩子是不是還可以自己吃飯?如果是就沒問題,那純粹是祖父母寵孫,孩子沒有這麼容易壞掉,而且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照顧者、認識不一樣的人也是好事。

但是界線也很重要,建立界線需要一些技巧。何翩翩舉例,有不少媽媽跟她提到長輩過度介入的困擾,尤其是同住時。她認爲,試着以不頂撞長輩的方式,拉開彼此空間跟時間,例如讓長輩忙碌一點,有自己的生活圈,就沒時間太關心晚輩生活。

給祖父母建議 輔助照顧盡力而爲

何翩翩提醒祖父母,照顧孫子孫女應該是開心的事,盡力而爲即可,無論是體力或心情,不要太勉強或太委屈。她看過有些祖父母幫忙帶孫帶到吃不好睡不着,有些因孫子狀況不理想而自責。何翩翩覺得,祖父母也要爲自己的角色拉界線,把育兒責任還給爸爸媽媽,畢竟父母纔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者。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