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的電子面單革命

(原標題:快遞業的電子面單革命)

2019年,九水曾趕赴東南亞進行考察,他觀察到當地的很多快遞企業依然停留在“孤島”的狀態,分揀、倉庫,不同的環節包裹上貼着不同的面單,其中一些還是手寫——這種面單目前已經鮮少能在中國的快遞市場中找到。“和中國的快遞公司不一樣,這裡會有不同快遞公司各自負責快遞的一個環節,因此各個環節的標準也沒有完全統一”,九水說。

九水是菜鳥物流中臺產品高級專家,2020年,爲了支撐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地區電商業務增長,菜鳥開始在東南亞地區推動本地快遞體系的建設,其中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就是推廣在中國已經普及的快遞電子面單。

電子面單是快遞的“身份證”,從2014年開始在快遞行業廣泛推廣以來,在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中電子面單的使用率已經普遍接近100%。隨着其使用範圍的擴大,基於電子面單、手持掃描儀等構成的一整個數字化系統重塑了快遞的業務鏈條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國郵智庫專家邵鍾林經濟觀察報表示,電子面單提高了快件處理的效率和時限,同時爲自動分揀提供了信息的保障,並降低了傳統面單的成本

而在更長的尺度上,一些從業者認爲,電子面單及相關數字化建設實際上也影響了快遞公司的組織、管理架構。“可以說,在電子面單以及後續的數字化搭建完成後,加盟制快遞公司總部網點之間的關係才真正緊密了起來,總部纔有能力穿透到加盟網點的業務中,並實現精準的管理”,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電子面單的力量並不僅僅取決於技術本身,實際上電子面單並不涉及原創性的技術研發,也非中國市場首創,但與中國“電商+快遞”的商業模式結合後,電子面單實際上已經成爲中國快遞的底層支撐,承載着規則與標準。以至於當中國快遞模式嘗試出海時,電子面單也成爲了需要首先搭建的基礎設施

“電子面單以及與其相關的地址庫是我們在海外推進快遞數字化建設的基礎設施”,九水說。

商業模式“撬動”電子面單

白橋是菜鳥網絡電子面單前業務負責人,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後,公司的核心方向即做物流行業的基礎設施。白橋察覺到電子面單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方向,行業中已經有個別大商家在使用電子面單了。在觀察一段時間後,白橋認爲電子面單確實能夠讓商家的發貨效率、快遞的攬收效率有一個明顯的提升,但是該如何在淘系平臺上推進電子面單是一個問題。

電子面單並不是中國市場首創,在海外的一些大型快遞公司中,電子面單已經運營多年。2012年前後,一些國內的電商平臺開始推動電子面單的使用,但涉及的範圍比較有限。

“從紙質面單到電子面單,不僅需要系統的投入,還需要更換打印設備,如果是B2C的倉配模式,因爲單量較大,就可以和ISV(即商家的打單軟件)、快遞公司協商,做系統改造來實現電子面單,但如果是小型商家,就很難有這個力量去推進”,白橋說。

白橋的團隊選擇了從商家端尋找突破口。他們發現彼時淘系平臺打單軟件的集中度比較高,幾乎行業前三十的打單軟件已經佔據了平臺接近70%的份額。因此白橋團隊開始和打單軟件進行溝通,提供一部分激勵費用推動打單軟件升級,爲商家提供打印快遞電子面單的能力,供商家免費使用。

電子面單的打印與傳統的面單使用的打印機不同,前者使用熱敏打印機,後者則使用針孔打印機。這意味着商家如要使用電子面單,還需要投入一小部分設備費用。對此,白橋又找到了快遞公司,他幫快遞公司算了一筆賬,傳統面單的成本大約在0.2左右,而電子面單隻需要0.1元甚至幾分錢,可以至少節省下0.1元左右的費用,商家一天發100單,可以節省10元,一個月就能節省300元,而最便宜的打印機也就是這個價錢。基於此,白橋建議快遞公司自行購買熱敏打印機給商家免費使用,大大加快了商家使用電子面單的進度。

基於對商家發貨效率的大幅提升、快遞網點成本的降低,白橋團隊的電子面單在2014年5月開始推出。一年摸索期後,電子面單在平臺的覆蓋率接近15%,至2017年在平臺的覆蓋率到了80%。

電子面單快速覆蓋的背後與電商飛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單量密不可分,商業和技術的互相交錯難分肇始。2016年淘寶天貓雙十一的成交額翻過一千億,2017年超過一千五百億,2018年則超過兩千一。“很難想象,如果那兩年電子面單不出來,該怎麼應付那麼大的快遞單量”,一位快遞網點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從“馬克筆”到“三段碼”

在電子面單普及之前,中國快遞普遍使用的是紙質面單,紙質面單一般分爲4聯、5聯,一位快遞網點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回憶了彼時紙質面單的使用情況。在整個快遞運轉過程中,五聯紙質面單要陸續被撕下來,分別交給客戶財務、攬件方、派件方和收件人

整個運轉流程中,這五聯紙質面單負擔了信息流轉、分揀標示、資金結算、管理考覈等諸多流程。比如在資金結算方面,網點需要每個月月底彙總其中一聯,再交給客戶財務,進行運費結算;在分揀環節,需要有人用馬克筆在面單上寫上目的地,再有分揀人員按照馬克筆標註的縮寫進行定向分揀,在整個流程中,分揀環節對人力依賴程度最高,分揀員的工資也高出其他人員一截。

電子面單的推出解決了這一問題。

白橋回憶,第一版電子面單打印的內容主要包含了收發貨人、收發貨地址、商品信息、以及一個“一段碼”,一段碼代表的目的地的分撥中心市,實際上代替了此前快遞員用馬克筆加粗大寫的分撥中心的縮寫。“一段碼”在2015年的版本更迭中變成了“二段碼”,添加該包裹的派送網點,2016年升級爲“三段碼”,可精確到具體的快遞員。目前電子面單已經升級到了“四段碼”,第四段指向該包裹的具體小區/樓棟或者代收點。

電子面單+分揀碼(一二三四段碼)的出現爲快遞行業的自動分揀推廣應用的基礎,在自動分揀機上,機器可以掃碼面單條碼、識別前置的分單碼將不同的快件投入不同的目的地格口。自動分揀設備的投入讓中國快遞網絡的運行速度和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也降低了快遞網絡的運營成本。

從技術上自動分揀的原理是識別包裹的分揀流向並投遞到對應的格口,將地址進行編碼也並不難,但如何在掃描面單的時候就能識別出來,其背後依然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統和算法的支撐,確保電子面單在商家端打印的時候,分揀碼即已經明確的通過三段碼顯示於電子面單。這意味着從電商平臺、商家到快遞總部、快遞網點、快遞員的整個信息鏈條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憑藉電子面單和手持終端等硬件設備,數據得以從電商穿透至快遞網點。

一些業內人士認爲,電子面單等數字化技術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國快遞公司的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此前加盟制的管理是比較粗糙的,有點類似於‘劃地盤收租’,就是把不同的片區通過加盟的形式分包出去,卻無法進行精細化管理。因爲紙質面單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沒有錄入到快遞總部系統,快遞總部無法瞭解網點內部的經營狀況、客戶構成等等。但是有了電子面單後,總部才真正看清了網點內部正在發生什麼、趨勢是什麼樣,才能在管理的意義上讓總部和加盟網點形成一個緊密的組織形態”,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在電子面單推進前後,各家快遞公司巨頭也大幅度加快了信息化的投入。有賴於數字化能力,複雜的激勵、結算機制得以形成,並支撐了中國加盟制快遞公司的飛速發展。

邵鍾林則認爲,也不宜過於強調技術在其中的塑造作用,電子面單對加盟企業組織架構的影響有限。

基因、規則與出海

2001年,邵鍾林牽頭團隊設計了中國第一臺交叉帶自動分揀設備,這套設備如今還在上海郵政的分揀場地使用。在當時,爲了解決機器識別目的地的問題,邵鍾林團隊改造了郵政傳統使用的39碼(即UPC條形碼),將其和目的地進行捆綁。

相較於專線等傳統物流方式,中國快遞業發展時間要短的多,但目前在整個物流板塊中,快遞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和效率都是最高的。類似電子面單等數字化基礎,目前在快運、快遞以外的物流領域尚未得到普遍使用。一位同時從事快遞和專線的網點負責人用了A、B、C三個等級形容快遞、快運和專線的效率及數字化程度。

在邵鍾林看來,電子面單得以在中國快速普及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一個結果。他提示了政策因素在其中的“意外收穫”:與專線等物流方式不同,快遞是少數需要行政許可的物流行業,而行政許可從某些角度擡高了行業的技術准入門檻,也培植了快遞的數字化基因。

2009年頒佈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申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快遞業務的,應當具備以下服務能力:“有統一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有可提供寄遞快件(郵件)跟蹤查詢的信息網絡,並配置符合規定的數據接口,能夠根據要求向郵政管理部門提供寄遞快件(郵件)的有關數據”。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快遞模式的數字化基因更與電商密切相關:電商在中國快遞貨源中佔據了相當的比重,而電商天然的數字化也會倒逼快遞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形成了一由數字化串聯的“電商-快遞”模式。而電子面單即是這一模式的基礎設施所在。在電子面單普及後,隨着電商平臺格局的變化,圍繞電子面單依然有諸多的討論和關注。一位業內人士點出了其中的關鍵,即電子面單並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同時也承載着規則、數據和標準。

如今,這一模式也正在海外尋找機遇。

2020年,邵鍾林主持制定了7份有關自動分揀設備的團體標準,涉及自動分揀的合同標準、質量規範、零部件規範以及驗收規範等,其中3份已經形成中英文對照的版本。之所以要做中英文對照的版本,是因爲目前東南亞快遞需求很旺盛,而中國電商、快遞模式在當地正在快速落地,中國的分揀設備製造商在當地有不少訂單。

在中國快遞模式嫁接海外市場過程中,電子面單依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爲了整個模式的基礎設施。

菜鳥網絡在2020年啓動了一項“阿波羅計劃”,即投入600餘名技術人員用時6個月,對東南亞地區的快遞進行一系列的改造,目標明確,即要讓東南亞像中國一樣,首次用上統一的電子面單。

九水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在東南亞推進的電子面單與中國使用的電子面單沒有太多區別,包括的基本信息內容比較類似,但是東南亞地區快遞產業和中國不同,更加離散,即不同快遞公司負責分揀、配送不同環節。這意味着電子面單可以扮演一個串聯不同快遞公司流程的角色,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還可以做更多數據智能化的產品,比如賣家下單後,精準的的物流定價等等。但這些都要基於歷史數據,而歷史數據則來源於電子面單,這還是基礎所在”,九水說。

(文中九水、白橋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