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碰倒自行車被索賠3.8萬,網友質疑並非出於“仇富”

4月30日,在溫州,一段自行車被人碰倒的視頻和一份自行車品牌經銷商出具的維修報價單在網絡發酵。維修報價單顯示,自行車多個零部件受損,更換它們價格總計38000餘元,其中車架刮傷更換報價26800元。報價單還註明,不對第三方修復的車架零部件提供質保,只能更換。

碰倒自行車要賠38000元,如此昂貴的維修費用,讓一些網友震驚,也引發了強烈質疑——這到底是正常索賠,還是趁火打劫的“天價定損”?到底是什麼自行車這麼金貴?是不是商家藉此搞“反向營銷”,博取關注度?

據報道,開出這張報價單的是某品牌自行車在溫州的授權經銷商。經銷商工作人員表示,涉事自行車整車價值5萬元,車架是特殊的碳纖維材質,只能更換,官方沒有補漆修復服務。

言外之意是,如果自行車車主想要享受後續的質保服務,就得接受經營商的維修方案。高額的維修成本就落到了肇事者頭上。

從相關視頻看,一名推車的人不小心碰倒了涉事自行車,既然由於個人的疏忽大意造成了車輛受損,當然應該承擔責任。就像開車撞到豪車面臨鉅額賠償一樣,這不是一個需要爭辯的問題。碳纖維材料在高端自行車中有廣泛的應用,這種材料強度高、重量輕,同時也有着較大的修復難度。從產品特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發,車架刮傷就得整體更換,經銷商的維修方案並非毫無道理。

問題在於,整車5萬元,倒一下維修就得3.8萬,換個車架就是26800元,這樣的維修報價,確實和大衆的認知有所背離。過錯程度和賠償額度之間的巨大反差,難免讓人質疑這是在漫天要價。

網友的質疑,也並非基於仇富心理。首先,自行車畢竟不是什麼櫥窗裡展示的觀賞品,在戶外騎行時會被風吹日曬雨淋,還得有承重的要求。這輛自行車既然售價高達5萬元,那麼理應有更可靠的質量保障,而不是相反,“嬌貴”到碰倒一下就要大修一場。

到底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性維修方案?經銷商“只換不補”的選擇,是不是霸王條款?整車5萬元,車架就報價26800元,這樣的“零整比”是否合理?以上問題都有質疑的餘地。

其次,視頻中確實是推車人有錯在先,但從視頻看涉事自行車似乎不是停放在停車區,而是停在路邊,並且擋住了一部分過道。有網友表示,“豪車”上路隨意停放,車主沒有采取一些防範措施,本身是管理失當在先,自己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的說法並非是替肇事者開脫。自行車價值昂貴,車主對於可預見的碰撞風險,理應採取一定的防範措施。如果隨意停車遭遇碰撞後,還能夠獲得全責的高額索賠,豈不是有點沒道理?

當然,目前並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是經銷商在趁火打劫,或者說經銷商和車主在聯合訛肇事者一筆。按照民法典相關規定,行爲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賠不賠和如何賠,是兩碼事。涉及貴重物品,開價更應慎重,要合乎行業標準,也要符合過錯比例原則。

不管怎麼說,相較於強硬地開出一張高額賠償清單,涉事各方不妨坐下來好好協商,把過錯責任說清楚,看看有沒有替代的維修方案,以最大程度確保公平。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熊志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