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瀉2500億!海底撈跌入"海底",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狂瀉2500億!海底撈跌入"海底",發生了什麼?創始人張勇大家神話海底撈,我非常反感!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昔日4500億的 “火鍋第一股”,真的不香了?

頂着“火鍋第一股”光環的海底撈,正在遭遇水逆期”。自今年2月18日以來,海底撈的股價上演雪崩式下跌,截至6月24日收盤,海底撈股價僅剩36.9港元,累計跌幅超57%,總市值已蒸發2589億港元。

股價暴跌的同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一番言論在投資圈徹底刷屏了。“大家神話了海底撈,我非常反感,你們要理性,投資要謹慎,要想知道什麼是名不符實,看看海底撈就知道了。” 近日,張勇在一次交流會上表示,對趨勢的判斷錯了,現在看來,進一步的擴店計劃確實是盲目自信。

6月24日晚間,#張勇迴應海底撈不好吃#的話題直接衝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張勇表示,口味不是太大問題餐飲業和火箭上天是有差異的,火箭上天有標準,餐飲沒有標準,只不過是有些企業強調口味,我們不重視而已。

任何一場泡沫終局,都離不開暴跌。

曾經頂着“火鍋第一股”的光環,海底撈備受資金追捧,一度被業內稱爲“火鍋中的茅臺”,股價可謂牛氣沖天,即使是受到疫情衝擊,漲勢也未曾停歇,2021年2月一度創下85.75港元/股的紀錄,總市值高達4545億港元,當時的市盈率更是達到驚人的780倍。

然而好景不長,自2月18日以來,海底撈的股價上演雪崩式下跌,此後股價一路下行,期間因股價暴跌屢屢衝上微博熱搜。6月23日盤中,再度創下這一輪大跌的新低36.2港元,相比最高價的累計跌幅達57.8%,已經腰斬。

如此短暫的時間遭遇腰斬,對於一隻市值曾超4500億的巨頭而言,實屬罕見。截至6月24日收盤,海底撈的總市值已跌至1956億港元,較2月最高市值已蒸發高達2589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的暴跌,令其創始人張勇直接丟掉了新加坡首富的位置。據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顯示,張勇一度以138億美元(約192億新元)身家,成爲了新加坡首富。但隨着海底撈的跌跌不休,張勇已經失去了新加坡首富之位,據福布斯富豪榜實時榜,張勇現排名新加坡富豪榜的第4位。

但張勇對海底撈股價下跌的態度,似乎顯得較爲淡定。近日,張勇在一次交流會上表示,“大家神話了海底撈,我本人非常反感,你們要理性,投資要謹慎,要想知道什麼是名不符實,看看海底撈就知道了。所有餐飲企業面臨的困難,我們同樣面臨;所有餐飲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依然沒有解決。”

被問到海底撈未來是否會維持業績持續增長?張勇非常坦率地回答,作爲海底撈最大的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業都不會持續增長,蘋果,亞馬遜,馬斯克現在牛逼哄哄,但企業是組織,和人一樣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除了暴跌的股價,海底撈的業績也出現了大幅下滑。

據海底撈的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海底撈營收286億元,同比增長7.8%;全年淨利潤3.1億元,同比下降86.8%。

疫情最兇猛的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的淨利潤虧損9.65億元,以此計算,2020年下半年海底撈雖然扭虧爲盈,但仍沒有恢復疫情之前的水平,據財報顯示,2019年下半年,海底撈的淨利潤爲14.34億元,意味着海底撈2020年下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了11.4%。

相比淨利潤的暴跌,更令海底撈擔憂的或許是持續走低的翻檯率。

一直以來,海底撈的超高翻檯率都是同行望塵莫及的優勢。2018年或許是海底撈的高光時刻,當年海底撈服務1.6億人次,平均翻檯率5.2次/天,幾乎創下了餐飲界的最高翻檯率。

但近年來,海底撈的翻檯率卻出現連續下滑。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海底撈的平均翻檯率下降到4.8次,爲近三年來最低。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餐廳平均翻檯率再次減少到3.3次。

即使是疫情過去的2021年,海底撈的翻檯率仍在下滑。據海底撈管理層透露,2021年4月,旗下餐廳整體翻檯率低於3次,僅有2019年同期的70%,較3月的3.5至3.7次繼續下跌,低於市場預期。海底撈在交流會給出的解釋是,3-4月是淡季,5月的翻檯率比3-4月有進步,未來管理層會繼續努力。

翻檯率是指一家餐廳一天內每張桌子的平均使用次數,是餐飲行業公認的核心數據,直接關係到餐廳的收入,也直接反映客戶對餐廳的喜愛度。

無論是從用戶點評,還是翻檯率數據來看,消費者對海底撈的喜愛度或許正在降低,而張勇的迴應是,海底撈的門店密度太大是主要原因

另外,關於海底撈口味一般的問題,張勇在交流會表示,口味不是太大問題,餐飲業和火箭上天是有差異的。火箭上天有標準,餐飲沒有標準。只不過是有些企業強調口味,我們不重視而已。

門店密度太大的背後,是海底撈近年來的瘋狂開店策略

從1994年開出第一家店到如今,海底撈已經走過了26年,截至2020年年底,海底撈全球門店的數量已增至1298家。

覆盤海底撈的營收與開店數量的關係,或許可以發現海底撈瘋狂開店的原因。2018年營收170億元,同比增長59.5%;2019年營收266億元,同比增長56.4%。即使是疫情衝擊的2020年,海底撈的營收增速仍保持了正增長。

2018-2020年期間,正是海底撈門店數量增長最快的階段。2018年末,海底撈的門店數量爲466家,其中430家位於中國大陸,36家在海外。2020年末,門店總數已飆升至1298間,累計增幅達到178.5%。

2018年,位於中國大陸、開業一年以上的可比門店數爲136家,總收入75.9億,單店收入5580萬,較2017年增長7.4%,遠遠低於近60%的營收同比增速,一定程度說明了海底撈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開店。

2020年,海底撈單店平均日銷售額爲10.8萬元,較2019年下滑了17.7%,但並未導致年營業收入下滑,這也說明了,海底撈的營收增長動力主要來自門店數量的增加。

即使是在疫情期間,海底撈的開店策略似乎沒有受到影響,開店節奏反而更快。2020年全年,海底撈新開業544家海底撈門店,全球門店網絡增至1298家,平均每天開出1.5家門店。

儘管瘋狂擴張可以保證整體營收的增長,但負面效果也非常明顯,翻檯率、新店盈虧、人員管理、用戶口碑等等指標都會被拖累。

張勇在交流會上表示,“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6月我判斷疫情會在9月份結束,但是直到今天爲止,臺灣地區,新加坡的門店還受疫情影響開不了,現在看擴店計劃確實是盲目自信。”

海底撈最近一次上熱搜是因爲門店歇業。有媒體報道,北京有10家海底撈門店歇業或者延期開業,而這不僅僅是北京的狀況,海底撈加速擴張後開始關掉表現不佳的門店。這讓市場擔心,海底撈高速開店的節奏會否停滯?

對此,張勇表示,盲目擴張的事情肯定會發生,一旦整合好現在的門店,海底撈還會繼續擴張,因爲這是我的使命。

張勇在交流會上表示,消費者說海底撈不好吃,其實可能是嫌價格貴。

其實,自2020年以來,海底撈的漲價在“悄悄進行”,財報顯示,海底撈2020年人均消費達到110元,高於2019年的105.2元。

海底撈的菜品太貴的一個縮影是,2020年4月,海底撈宣佈上調部分菜品價格,漲價比例爲6%,隨後便遭到大量用戶的情緒反彈後,海底撈就漲價一事致歉,並承諾將價格調回到漲價前的水平。

用戶抱怨菜品太貴的同時,投資者則抱怨海底撈的估值太貴。

2020年海底撈的淨利潤僅有3.09億元,而其總市值一度高達4545億港元,市盈率甚至超過1200倍,即使拋開疫情的影響,以2019年的淨利潤26.18億港元計算,最高市盈率也超過174倍。

而同在香港主板上市,“純互聯網公司騰訊市盈率爲26倍,“半互聯網公司”小米只有22倍。火鍋連鎖店的估值水平達頂級互聯網公司的3倍......要說海底撈“沒泡沫”,的確難以讓人信服

分析人士表示,每年第二季度節日較少是餐飲業的淡季,另外海底撈藉助“火鍋第一品牌”的名號估值一直處於虛高狀態,此次回調屬於正常範疇。

如此看來,海底撈的這一波腰斬式暴跌,或許是一場估值迴歸。

經歷這一輪暴跌之後,海底撈的最新市盈率爲532倍,機構一致性預期的2021年市盈率爲34.6倍,仍是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