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爲臺青提供了充滿希望的平臺”

崑山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它有“小臺北”的美稱,約10萬名臺胞在此創業拼搏。據不完全統計,其中年齡在18至45歲的佔比約40%,且呈上升趨勢。

昆臺融合發展30年,“接力棒”由父輩交到了臺灣青年的手中。他們的創業領域更加寬廣,從傳統制造業、電子行業向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延伸。

“臺灣青年把崑山作爲‘登陸’的首選地之一,不僅是看好崑山發展前景,也是對崑山科教環境、社會治安、文明程度的信任。”崑山市臺辦主任何蓉蓉說,兩岸經濟上的密切合作催生了文化上的深度融合,使崑山成爲廣大臺商臺胞成就事業夢想的沃土和安放鄉愁、棲息心靈的港灣。

宜居宜業環境深具吸引力

“崑山爲臺灣青年創業提供了充滿希望平臺。”受父親影響,“90後”臺灣女孩林芝羽2016年與崑山結緣,此後創立蘇州玖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面向應用場景的物聯網雲平臺。

蘇州御典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學霖自幼跟隨家人來崑山定居,在他看來,崑山的環境宜居宜業。張學霖如今的主業是爲臺商臺企提供法律支持,此外還與大陸友人共同開發文創文項目。“只要有機會就要嘗試,希望能爲昆臺融合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很小就來大陸了,2014年通過港澳臺聯考考上武漢大學,2017年參加臺灣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來到崑山,並被安排在崑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認識。”韓宜倫生於臺灣新北市,長期跟隨父母在大陸學習生活,從實習到工作,他深深愛上了崑山這座城,註定要與之相伴。

2016年以來,崑山連續4年組織近600名臺灣大學生來當地實習,崗位選擇不斷豐富,實習範圍從崑山臺企、民企,拓展到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等領域。

崑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創業臺青趙宜泰說,從着手創業、搭建技術平臺到創立品牌,一路打拼,所幸得到當地政府創業導師般的一路扶持,讓他少走了不少彎路。企業第一年就實現營收1400多萬元,第四年營業額近億元。

全力打造臺商臺青“精神家園

崑山周市鎮花都社區現有居民2000餘戶、5200餘人,臺商臺眷入住比例高達30%以上。“有了家,幸福纔會常伴。”郭怡秀和丈夫在1994年前往大陸創業,1995年底,郭怡秀創立了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該公司逐漸發展爲行業龍頭企業,併成爲全球作物保護、農藥原藥合成、農藥製劑加工及包裝製造供應中心之一。

郭怡秀的事業在崑山騰飛,她也選擇把家安在了這裡。“我的兒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到蘇州讀大學,如今在崑山成家立業,並育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我想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生活。”

“此心安處是吾鄉”,爲了幫助10萬名臺胞更好地適應當地,找到家的感覺,崑山近年來不斷完善和升級臺商生活配套,建起了媽祖廟、臺商醫院、臺商子女學校、臺灣老街等,全力打造臺商“精神家園”。

崑山臺協青年會會長陳語歡的父母2003年來崑山投資設廠,他在接手企業的過程中,更深切地認識到崑山的可貴之處。“除了生活便利,臺灣人多,崑山創業、就業資源也多。”陳語歡說,“這10年來,公司每年差不多都有20%的增長,銷售收入有了近10倍的增長。”

像陳語歡一樣,許多臺商子女受父輩影響來到崑山,他們中有些人從小在當地讀書,畢業後便接手家族企業,或者進入當地知名臺企工作,也在崑山紮下了根。

爲臺青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近年來,崑山積極搭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平臺,按照“一園多點、有散有聚”的發展理念,打造了5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爲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提供機遇。崑山還全面貫徹落實“31條”“26條”“11條”惠臺利民措施,推出崑山特色的“68條”“20條”等服務舉措,努力爲臺灣青年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崑山兩岸青創園主打青年創業項目,致力於培育高新上市企業,扶持頂尖科創人才。成立5年來,累計引進170個兩岸青年創業項目,其中臺資項目佔比超過70%。兩岸青創園共培育13家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新三板上市企業和1家新四板上市企業,企業總產值超3億元。

陳語歡認爲,崑山不斷完善的兩岸青創載體給臺灣創業青年帶來很多便利,可以免去很多創業的“痛苦”,不必擔心註冊、資金對接、專利服務、人力資源等問題。

崑山感官駕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名爲“搭搭房”的應用產品,可藉此開展3D互動空間搭配,爲傢俱廠商訂製開發虛擬產品。該公司創始人陳映餘說,“搭搭房”團隊來自兩岸,他們年輕有衝勁,入駐青創園後享受了“苗圃衆創―孵化―加速―產業化”全鏈條服務,涵蓋金融投資、創業培訓、專家輔導、技術對接、政策申報、人才服務等方面。

趙宜泰感慨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崑山市政府高效應對,逐一走訪臺企,統一調配防疫物資,令人印象深刻。崑山支持臺企復工復產、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協助臺企穩外貿拓內銷等舉措,更堅定了他紮根發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