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洛陽,赴一場“詩和遠方”的約會

從“洛陽再現唐宮燈火不夜天”刷屏網絡,到清明小長假洛陽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收入較2019年同期實現“雙增長”;從《2019年度中國古都城市國際化水平評估報告》中城市美譽度位列全國第四,到2020年洛陽市首次進入中國地級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排行榜前十名……

洛陽,正不斷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世界的目光也不斷向這座古都聚焦。

作爲河南第二大城市、中原城市羣副中心城市,洛陽把發展文化旅遊作爲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的應有擔當,作爲厚植特色優勢、推進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行動,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着力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千年古都從歷史中汲取養分,在發展中煥發新機

“融”字當頭,讓城市“火”起來

“紅牡丹停、綠牡丹行。”近日,具有牡丹花元素信號燈倒計時牌亮相洛陽街頭,收穫市民和遊客如潮好評。

“洛陽的信號燈是牡丹花圖案!”“等信號燈的過程都變得有趣了!”“彰顯城市文化!有特色!”信號燈閃爍之間,牡丹花城的氛圍更加濃厚,千年古都的底蘊分外彰顯。

眼下,正值第3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洛陽牡丹大面積綻放”“河南洛陽牡丹花冰淇淋”頻頻衝上熱搜,古都洛陽盡顯“方寸之美”,讓“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城市氣質深入人心。

牡丹元素走紅網絡,是洛陽厚植文化底蘊,挖掘文化內涵,彰顯城市個性,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爲一體的生動實踐。近年,洛陽持續在“融”字上下功夫,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體現“融”的理念、找準“融”的業態、發揮“融”的效果,推動文化與旅遊從“物理組合”邁向“化學反應”,讓“詩和遠方”完美交融。

今年元宵節,洛陽舉行“點亮隋唐洛陽城亮燈儀式,隋唐洛陽城定鼎門、天街、應天門、明堂、天堂、九洲池等標誌性建築被依次點亮,再現了千年前隋唐洛陽城上元夜盛況,讓市民和遊客感受“唐宮”燈火不夜天的喜慶與祥和,吸引衆多媒體關注。

在火爆網絡的河南衛視元宵節特別節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中,“唐宮小姐姐”穿越回到“家鄉”洛陽,帶領廣大觀衆一睹盛唐風采。一時間,隋唐洛陽城應天門火了,“古今輝映”的洛陽成爲衆多網友嚮往的“詩和遠方”。

傳承弘揚,讓文化“活”起來

陽春三月,位於洛陽市洛河與瀍河交匯處的隋唐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現場,道路、水系、景觀、綠化等各項工程正加緊施工,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項目佔地面積276.5畝,不久後這裡將建成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體驗廊、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運河歷史文化步道濱河景觀廊與休閒跑道等,遊人可以在遊覽、休閒、健身的過程中,瞭解‘看得見、摸得着’的隋唐大運河。”洛陽文保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隋唐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承載着無數繁華的景象和動人的故事。位於隋唐大運河中心的古都洛陽,正在通過建設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全面展示隋唐大運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輝煌的成就,打造弘揚、傳承、活化運河文化的“國家樣板”。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在旅遊中注入文化之魂,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讓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點更加生動地呈現出來,才能更好地實現文化的保護、利用和傳承。

近年,洛陽市立足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積極融入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精神標識和文旅核心展示區。不久的將來,牡丹博物館、大谷關客家小鎮、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建成開放,將全面釋放洛陽的文化魅力,吸引越來越多遊客來到洛陽、愛上洛陽。

創新載體,讓古都“潮”起來

以往,人們來到洛陽,大多衝着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的名氣,從珍貴的文物古蹟裡感受歷史的滄桑。

如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展示“最早中國”,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再現“盛唐氣象”,“東方博物館之都”102座博物館星羅棋佈、各具特色,叫響研學洛陽、讀懂中國”的品牌。熱情好客的洛陽人還會推薦遊客乘坐地鐵1號線打卡沿途景點,在應天門看一場燈光秀,到洛邑古城品一品非遺文化,去老城十字街尋一尋洛陽美食,再到廣州市場步行街開啓潮流夜生活……

近年,洛陽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致力推動文旅融合“三個轉變”,強化線上線下融合,深化文化旅遊融合,推進文物文化文創融合、景區景點景觀融合、項目場域載體融合。2020年以來,央視秋晚驚豔世界、溫暖華夏,全球華人同賞一輪河洛月,洛陽在國內外的關注度顯著提高;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世界古都論壇“兩節一會一論壇”,讓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古都夜八點”點亮洛陽新“夜”態,不僅爲遊客提供了夜遊洛陽的全新“打開方式”,更讓洛陽榮膺“2020年度中國夜遊名城”……

一系列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風生水起,一處處時尚“網紅”打卡地綻放城市活力,一座座特色鮮明的文化地標傳承千年文脈,讓“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輝。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