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三快篩、三藥物抗新冠肺炎 疫苗開發最快年底臨牀試驗

記者蔡文鈴臺北報導

行政院於13日下午針對「醫藥防疫科技研發」進行報告,在檢驗醫藥防疫科技部分,一共投入21.6億元,快篩檢測方式有三種,治療藥物也有三種,而疫苗開發最快於年底進入臨牀試驗,目前有超過20個國家邀約合作疫苗及快篩。

衛福部說明抗疫快篩、藥物、疫苗。(圖/行政院提供,下同)

檢測技術部份共有三種;第一個爲工研院發表的「核酸分子檢測」,檢測時機在「潛伏期」,快篩時間在1小時內,最快7月量產;第二個爲中研院國衛院國防預醫所發表的「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檢測時機爲「感染期」,快篩時間爲15到20分鐘,最快三個月內量產;第三個由長庚發表的「人體產生抗體檢測」,檢測時機在「恢復期」,快篩時間爲15到20分鐘,最快半年內量產。

治療藥物部分目前有「瑞德西韋」,在全球試驗對7成重症病患有效,目前國衛院、中研院完成克級產製,已取得合成10公克量原料,而臺大美國簽訂臨牀試驗中,9例有1例脫離呼吸器。

法批拉韋」則可合併使用於輕中度患者,目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進入10克級生產,採購或國內自主生產開發,優勢在於原料取得性佳,國內廠商意願高。

「奎寧」則對輕證有效,目前已納入臨牀指引,國內可自行產製,已有超過20個國家向臺灣訂單,包括美國、加拿大泰國菲律賓波蘭捷克土耳其、歐盟。

衛福部指出,國內疫苗開發時程自1月下旬啓動多向技術平臺,多管齊下,最快於5月則定標的,年底進入臨牀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