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最愛「睇馬仔」

睇「馬仔」即賭馬賽馬。(圖/《香港百年》創意市集)

香港首座正式馬場,便位於跑馬黃泥涌。(圖/《香港百年》創意市集)

大牌檔到老香港風華,從建築丰采到街邊樣貌

一筆一畫繪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見證新舊光景,最暖的溫情細訴

「蛇竇」是什麼?「蛇王」又在哪出沒?人情味大牌檔在哪?

在香港「搭枱文化」很常見,那「藤條豬肉」滋味又如何?

茶餐廳路邊攤檔,港劇和電影裡公屋師奶」的真實生活是……

原來,賽馬在早期是隻有洋人才能參與的活動華人不能玩!

過去英女王菲立普親王曾經造訪過的地方有哪些?你知道嗎?

或許,世人已來不及參與香港的那段閃耀,但仍可透過文化和古蹟,去認識與瞭解她。

沒有過去的建設和付出,何來今天的進步繁榮!

很現實的,正因爲社會動盪才使人們開始關注過去,

並重新審視所有歷史,讓人們肯定香港百年的存在。

過去── 那些充滿香港集體印象的百年印記,因時代而逐漸淡忘。

現在── 透過手繪記錄,本書帶你回味經典時刻,重拾久違風範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自19世紀開埠以來,香港從漁港到國際金融中心,

歷經百年,這段 made in HK 驚豔、璀璨且迷人的發展史。

從香港人的日常飲食文化、街邊建築風格等人文、生活角度,

看前人們如何辛勤開拓,成就了小島東方之珠的繁盛奇蹟,

與後人協力傳承、守護,那將面臨波瀾風霜的美好老味道。

一個香港人的真情細訴 一份難以割捨的舊情懷

西元1841年1月26日,是「香港」開埠的日子。

這才發現,原來香港人已默默地關注起自身的歷史了。

某天,百年古蹟因一場清拆工程而被意外發掘並破壞,普通的香港小市民爲了保護古蹟,

竟奮不顧身的擋在推土機前,不理會推土機正在運作的危險,也堅持爬上控制檯強行阻止。

這爲的是什麼?正是用盡自己的方法,保護香港人所重視的百年曆史。

英國殖民歷史到迴歸中國,香港的建築、生活甚至是文化,都值得世人認識和記憶。

承傳歷代的「獅子山精神」,讓香港人的故事永遠流傳

【精彩書摘

睇「馬仔」即賭馬、賽馬,對於一個香港家庭來說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爲什麼會這樣說?因爲一邁入馬季,基本上每個深夜電視臺都會播放賽馬,而且每個星期的週三及週日都是基本的賽馬日,即是從中午開始整個下午都是跑馬時間,電視臺全天候播放着一整天的跑馬賽事,有時更會下午跑完,晚上又有另一場賽事;一時本地賽事,一時又國際賽事。意思就是說,電視一整天直播着賽馬實況。作爲一家之主的爸爸此時此刻,大多都會整天沉迷在賽馬節目中,懶洋洋的橫躺着整張三人沙發上,一邊看直播分析,一邊「刨馬經」(研究馬經內容),誓要贏到一場半場爲止。爸爸的視線離不開「睇馬仔」,電視一整天就不能轉檯(轉換頻道),作爲孩子的對賽馬日就絕對會恨之入骨,防礙着週末難得的「電視汁撈飯」時間。這時家中如果沒有兩臺電視,或者媽媽不讓外出嬉戲的話,就只剩無奈的困在家中「扮勤力溫習功課,這對孩子來說絕對是晴天霹靂!

香港的賽馬活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英國殖民初期便由英國人引進香港,而且香港首座正式馬場,便位於跑馬地黃泥涌。香港賽馬史的初期只有英國人和外國人才能參與,而且馬場裡英國人專屬的看臺更是不允許華人進入觀看比賽,當時賽馬絕對是上流社會的休閒,是平民高不可攀的活動。直到1926年後,賽馬才真正開放讓華人蔘與。在1980年代,中英也曾針對「香港前途問題」進行過談判,當時鄧小平先生就承諾,香港在1997迴歸後會維持「馬照跑,舞照跳」的生活,作爲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的重要方針指標。時至今日,除了賭馬已成爲大衆同人最愛的賭博活動之外,其他馬會的活動仍然是專屬上流人士玩意,像是成爲馬主、拉頭馬等,平民就只能在電視上觀看。

一般人賭馬的心態主要離不開以下三點。第一點就是刀仔鋸大樹心態,爲賭而賭。本少的賭博,贏了就有大大的收穫,但賭徒從來都沒有自覺,到底要付出多少次「小小的成本」才能換來一次的大大收穫呢?一生都沒有贏過一次的大有人在。第二點是爲娛樂,小賭怡情。第三點則是培養自己眼光,贏馬除了要講求運氣,還要了解馬匹、練馬師騎師、場地和天氣等的配合,所以一場馬的勝出是需要經過多人的努力,賭者要了解一切,並作出分析纔有贏馬的機會。不過,以筆者爸爸過往的賭馬經驗來說,他的朋友很喜歡問他、拿賽馬TIPS,要他建議「買哪一隻纔會贏?」然後,通常他建議買的,勝出的機率都非常高,弄得朋友們常常贏馬贏得非常開心,但是⋯⋯當他「自私玩」自己買自己TIPS的馬時,通常都是輸!如果不幸的把這個星期的零花錢輸個精光,就要無奈的面對師奶老婆的「客氣招呼」,問老婆可否拿點錢來過活。雖然老婆通常不會用對孩子的絕招「藤條炆豬肉」來對付老公,但想想都知道⋯⋯肯定一點都不會讓人好過。

(本文摘自《香港百年》/創意市集)

【作者簡介】

雪姬 (Suki Yeung)

香港土生土長的「煩」忙女生,既是全職平面設計師,亦是旅遊作家;2017年起獲委任爲韓國旅遊宣傳大使之一至今,着有兩本旅遊書。

身爲80後的雪姬,經歷過香港最豐盛文明的時代,也經歷了香港近年最讓世人刻骨銘心的社會動盪和世紀之疫。作爲以「善忘又冷漠」而聞名的香港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這麼在意香港這個家;過去一直想要離開香港的心,來到今天,這顆「愛港」的心終於被喚醒,於是想就此重新認識自己的家園,更要爲這個曾經是世界最美的城市「香港」,作出一點點貢獻。

《香港百年》/創意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