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吞嚥因難 竟是胃腸道基質瘤所致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

臺中一位年約70歲的李奶奶,5個月前家人發現她愈來愈瘦,追問後才知道李奶奶吃飯時吞嚥有困難,至醫院檢查食道與胃交界處竟長了一顆「胃腸基質瘤」;由於她的年紀較大,以及腫瘤位置並不適宜手術切除,家人原本並不抱樂觀期望,沒想到經過4個月標靶藥物治療至今,腫瘤變小,李奶奶吞嚥時的不適感已消除,可以開心進食,體重也跟着恢復正常。

老婦吞嚥因難 竟是胃腸道基質瘤所致(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胃腸道基質瘤爲生長在胃腸壁外壁肌肉惡性肉瘤,好發於胃、小腸、食道、直腸腹腔大腸部位,以55-65歲中老年族羣發生率最高。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陽生表示,該疾病症狀表現和腫瘤的位置及大小有關,常見有腹部疼痛、腹脹、胃腸道出血、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

目前全球醫界的最新共識,一致認爲凡胃腸道基質瘤都應視爲惡性,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爲最主要且理想方式狀態;但並非代表轉移、複發性腫瘤或具風險無法切除的患者消極面對。楊陽生醫師指出,標靶藥物治療能使癌細胞停止生長和繁殖,其中以胃腸道基質瘤的第一線用藥最具代表性。最新臨牀研究顯示,對於復發,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的患者,有高達83%的腫瘤反應率,可獲得有效的控制,且使用後追蹤患者的整體活率達過去傳統治療的3倍以上。

另外,針對可手術切除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也有標靶藥物用於術後輔助治療以預防復發的方式,針對高復發風險的患者目前已知治療三年可顯著提升整體存活率,爲治療胃腸道基質瘤帶來新的契機

學會副作用相處」是胃腸道基質患者的一門必修課,由於第一線標靶藥物只對癌細胞的異常蛋白酶產生抑制作用,極少影響正常造血功能,因此,對其他器官組織傷害很小。副作用症狀可能包括眼眶周圍及下肢水腫噁心、腹瀉、皮膚髮癢起紅疹、肌肉疼痛等。楊陽生醫師說,副作用程度屬輕微到中度,隨着服藥時間延長而減輕,可透過其他藥物來減緩不適感,若患者擅自停藥或改變劑量會使腫瘤活性升高,導致疾病快速惡化,因此患者若有不適應主動積極的與主治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