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物全面補強勢在必行

清明連假節前夕在花蓮外海發生自九二一大震後最大之芮氏規模七點二大震,不僅震央花蓮多處建物崩塌,連遠在二百公里外雙北亦有多棟建物受損。老舊建物該如何在大震下存活,避免傷亡,真是令人擔憂的重大議題。

根據國家地震中心在地震後提出第一版地震事件彙整報告,最大震度在花蓮縣和平、震度爲六強,一路往北微幅下降到四級,到了臺北市、新北市震度又微幅上升達五弱,但全臺大部分區域震度都有四級。此處所提到震度大小,就是建築物目前耐震設計的標準依據之一。再依本次花蓮測站量測到最大地表加速度爲四五八gal,已經超過現行耐震設計地表加速度;換言之,即使依最新耐震規範進行設計,在花蓮的房子還是有可能受損,只是現行耐震科技對於韌性設計與施工都比以往重視,讓建物能夠符合「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耐震準則,達到人命安全保護目標。

符合新耐震標準的房子能大震不倒,但九二一前沒有耐震設計概念的老舊房屋,幾乎連中小震都無法抵抗,加上又無強柱弱樑、韌性接頭等耐震設計細節,爲何歷經九二一及本次大震,老舊房屋沒倒的比較多?

工程師一般設計都要考慮安全係數,也就是真正能夠抵抗的地震力,會比設計地震力高出最少一點五倍;若是低矮樓房,還有很多設計未考慮牆體能夠抵抗的地震力,種種因素讓老舊房屋還能勉強度過這麼多大地震襲擊,但這些不確定性完全把房屋安全交給老天爺,並非長久之計。

九二一之後,老舊校舍耐震補強已接近完成,補強完成的校舍有良好耐震能力;但全國在九二一前興建的危老房屋比例高達七成,這些危老房屋的耐震能力普遍無法滿足現有耐震能力需求。公寓大廈意見整合不易、補強經費不足,是私有住宅耐震力無法補強的關鍵因素。即使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已委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私有建築物弱層補強之專案辦公室,但補助金額上限是四十五%,顯然多數弱勢者住宅無法完成補強。

基於信賴保護原則,老舊建物的建照與使照也是政府發的,依當初規定抗震力建造的房屋,現在要提升其耐震能力,政府給予全額補助不見得不合理。其次,政府也可以先行補強,再用國外記帳的方式,於所有權移轉時再扣除,也是可以討論的執行方式,重點是補強不能再拖了!

危老房屋強度已不足,更應限制因商業使用而敲除磚牆,這是推倒危老房屋耐震安全的最後一根稻草。兩年前花蓮玉里超商樓房震倒,即疑因將牆壁改爲玻璃帷幕而減弱支撐力;建管單位有必要全面管控一樓敲除牆面之室內裝修計劃,及在公共使用之建物進行敲除牆面等不利於建築耐震的行爲。

不論震央在南投或是花蓮,雙北都因爲地質上的盆地放大效應,讓地震力變大,也反映在倒塌或受損房屋現象上;但萬一山腳斷層錯動,或與此次花蓮同樣大小的地震力在雙北發生,那災損絕對無法想像。爲了在下次大地震來臨前在危老房屋存活,全面補強勢在必行;殷鑑不遠,年初日本能登地震災損嚴重主因,就是因該區域經濟弱勢,造成房屋補強率偏低。臺灣不能重蹈覆轍,才能避免憾事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