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迎來“升級版”(老舊小區換新顏)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管網改造、加裝電梯等,發展居家養老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有利於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又有利於促消費投資、有效擴大內需。這一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有什麼新特點?給百姓生活和消費帶來了哪些變化?改造中普遍面臨的“人”“地”“錢”等難題又該怎樣破解?今天起,本報推出“老舊小區換新顏”系列報道,講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鮮活故事,展現各地的新實踐、新變化、新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住房建設蹄疾步穩。住房問題已從過去的總量短缺轉變爲結構性供給不足、質量相對較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成爲當前解決住房問題的重要抓手。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是一個新名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城市就已開展了這項工作,這一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各方面看都是“升級版”:

改造內容更綜合——不僅包括過去水暖氣路等基礎類改造,還包括配套設施等完善類改造和公共服務供給等提升類改造;

居民參與更主動——從“政府改、居民看”變爲居民全程參與、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

改造資金更多元——從過去的政府部門出資爲主轉變爲政府部門、居民與社會力量合理共擔。

從各地初步摸查情況看:全國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約22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拉動投資萬億元級。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近4萬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幕拉開,各地科學規劃、大膽探索,不僅改出了老舊小區的新面貌,也改出了廣大羣衆的新生活,改出了擴大內需的新空間

北京

三方共擔齊出力,改造資金更多元

“看,硬化地面改成了塑膠的,露天乒乓球桌搭上了涼棚,院子裡的老紫藤下安了一圈木座椅……”北京市朝陽區居民潘繼紅領着記者在居住了20多年的勁松北社區轉悠,對新環境的每一點變化都津津樂道。

“我80多歲了,從來沒體驗物業服務,這下終於享受上了。”疫情防控期間,獨居六樓的樂大爺吃飯不便,物業每天定點送餐上門

讓這個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投入的改造資金可不少。

按照“保基本”的原則,財政資金重點補助水暖氣路等基礎類改造內容。提升小區環境、引入公共服務這些完善類提升類改造,所需資金也不是個小數目,誰來承擔?

“居民也要出一點,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勁松北社區黨委書記陳波說,三方合理共擔改造資金,勁松北社區在北京率先引入社會資本願景集團參與改造。

“目前我們已投入改造資金3000多萬元,開始提供物業服務。”北京願景集團城區更新事業部總經理劉楚說。

雖然引入物業最初已徵得過半居民的同意,但要讓40多年都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居民樹立起付費意識,不是件容易事。然而,小區物業費繳納率之高卻超出了劉楚的預期。潘繼紅是繳納物業費的“積極分子”:“我們先體驗了幾個月的免費服務,確實感受到了物業入駐後的便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消毒檢測等服務很到位。”

物業的優質服務,贏得了居民支持。不過,物業服務費遠遠覆蓋不了前期資金投入。要讓參與的社會資本“微利可持續”,這筆賬該怎麼算?

“改造初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要讓改造資金轉起來,得算一本細水長流的賬。”劉楚說,勁松北社區示範區的改造“賬期”是20年——預期10年內收回投資,20年內實現微利。

劉楚列出了詳細的收支清單:20年運營期內,核心收入來自社區閒置空間的利用,約佔50%——街道授權企業對1698平方米閒置低效空間進行改造提升,引入養老、托幼、健康等便民服務業態,企業通過租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勁鬆模式引入的不僅是社會資本,更是社會資本實現自我造血、資金平衡的投資機制。”陳波說。

比起開發新建,這錢賺得不容易,爲什麼還要參與進來?“大拆大建的時期已經過去,改造更新的市場將更加廣闊。”劉楚充滿自信。

杭州

“要我改”變成“我要改”,居民參與更主動

去年,杭州的陳月芬老人執意要搬回老房住,這讓特意接她到新家養老的兒子張軍有些不解:“老人家非說回去住着更舒心。”

陳月芬居住的小區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杭州拱墅區和睦新村,吸引她搬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小區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樓梯旁安了扶手,每層平臺轉角處放有摺疊椅,還有新建的陽光餐廳、無障礙助浴室……小區新建的休養中心,一開業就迎來10位老人入住。

爲什麼這麼改?“都是大家在‘和睦議事港’議出來的。”和睦街道黨工委書記饒文玖說。

“和睦議事港”是改造之初建起來的居民議事機制。剛開始,一些居民積極性不高。對改造方案的討論,有居民不願參與,或者就是簡單表態不同意。

“我房子都出租了,改造跟我沒什麼關係。”已經搬家的周老太不同意加裝電梯。只要有一戶不同意,一個樓都裝不了,這讓樓里居住的其他老人很着急。

爲了說動周老太,“和睦議事港”成員鄭光躍愣是穿過大半個杭州城,上門數十趟。“小鄭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道理、分析改造好處,我被這份真誠打動了。”周老太最後欣然在電梯安裝協議書上籤了字。

經過對全小區3250戶居民的入戶調查,和睦新村的改造方案最終敲定。“小區60歲以上的老人佔36%,對適老化改造需求很迫切,這方面內容不能少。”和睦社區黨委書記周呈說,方案最終認可率超過2/3。

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都由居民來決定。許多居民嚐到了甜頭,後期改造中,紛紛主動上“和睦議事港”說想法、提建議。

不少居民向“和睦議事港”提議,希望提升餐飲服務。於是小區通過改造老舊車棚擠出500多平方米的面積,引進餐飲機構打造“陽光餐廳”。“充分考慮小區居民用餐習慣,還向小區老年人提供優惠套餐。三菜一湯,60歲以上老年人只需10元,80歲以上僅8元。”餐廳負責人黃敏介紹,目前每天能服務120名老人就餐。

“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改造模式把‘要我改’變成了‘我要改’,全省71.87萬戶老舊小區居民將迎來自己參與改造的新生活。”浙江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說。

濟南

面子”“裡子”一起改,改造內容更綜合

走進濟南市歷城區山大五宿舍小區,過去坑坑窪窪的路面變得平坦寬敞,蜘蛛網般的電線全部入地,休閒小廣場翻建如新……鄭秀香老人豎起大拇指:“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住得越來越舒心!”

讓居民點讚的,除了環境變化,還有民生服務設施的提升完善。

新劃定100個停車位,新安裝81個監控攝像頭,正在建設自行車棚……小區裡轉一圈,施工正忙。

“不光改‘面子’,更要改‘裡子’。”濟南市住建局副局長張恆志說,本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有市政配套、建築物公共部位維修等基礎類改造,更多的是新建停車場、加裝電梯等完善類改造,以及增加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供給等提升類改造。爲此,濟南市專門制定了11個專項改造方案。

加裝電梯是羣衆普遍關心的完善類改造項目。小區14號樓六樓的吳俊嶺如今過上了有電梯的生活。“過去孩子小,抱着爬六層樓累得直喘氣。”今昔對比,他很是感慨。

“這新電梯可是立大功了!”小區家屬委員會主任鄧中說,一位70多歲的老人突發腦梗,因爲有了電梯得以迅速被送往醫院,最終平安無事。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基礎類要應改盡改,完善類、提升類則要因地制宜、按需改造。

在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歷下區燕山街道燕山小區,能看到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大食堂,食堂裡有快餐店3家、早午餐攤位30個。“這地方過去是一個賓館的閒置庫房,由於小區居民餐飲需求大,所以建成了食堂,能覆蓋周邊1.5萬居民。”燕山街道辦主任張源說。

短評

是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是造福人民羣衆、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發展工程。

民生工程惠百姓。這一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更聚焦老百姓實際需求來“補短板”。從“要我改”到“我要改”,老百姓對居住條件改善的期盼充分釋放,成爲改造工作的最大推動力。

發展工程擴內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長”在了擴大消費和增加投資的結合點上。一方面,從基礎設施的改造,到公共服務的提升,這些增加的供給優化了消費環境,催生出巨大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鼓勵運用市場化方式,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有利於進一步打開投資空間。消費擴大,投資增加,將有力拉動內需。

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通過老舊小區改造讓發展更有質量,讓人民羣衆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