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工作

圖╱本報資料照片

老年勞參率(65歲以上)

除了像曹操這類人,有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多數人工作了一輩子,老了就想要退休,過着悠閒的日子,因此老年人蔘與勞動的意願偏低,但近年各國都出現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愈來愈多。

一般國際上通稱的老年人是指65歲以上,衡量其工作意願的指標有二,最常用的是勞參率,歐洲喜歡用就業率,目的是觀察這個年齡層裡,有工作或有工作意願的人所佔比率有多高。

先看臺灣,2000年老年人的勞參率不到8%,但2022年已逼近10%,再看同一期間的德國、瑞典更呈倍增,再如美國老年勞參率於去年也達到19.2%,日本更升至25.6%。

各國法定退休年齡後延

怎麼,忽然之間全世界的老年人都愛上工作了,其實並非老年人都忽然有了曹操這種「老驥伏櫪」的雄心,而是這個世界老年人口愈來愈多,就算廉頗老矣,也得繼續幹活。加以各國法定退休年齡都在延後,日前法國大罷工所抗議的正是退休年齡延後。處在這個老年人口愈來愈多,年金負擔愈來愈重的年代,或自願或被迫,看樣子都得工作下去,因此60~64歲也好,65歲以上也罷,他們的勞參率都在提升。

依歐盟統計局的資料,歐元區十年來(2013~2022)年齡落在60~64歲者的就業率已由33.7%升至49.0%,以德國而言,則由50.0%升至63.2%,意思是以前到了這個年紀只有一半的人去工作,現在已逾6成。各國的情況都差不多,想要60歲就退休,過着閒雲野鶴的生活,已不太容易。

如今,連65歲即老年人的定義也在動搖,近年義大利、英國已把請領退休年金的年齡延至67歲,德國甚至規劃再延至70歲,其邏輯是要更老一點才能算老人,這意思是傳統認知的老人仍是中年人,既是中年人就該繼續工作,如前所言,65歲以上的勞參率、就業率正快速提升,2000~2022年德國已由3.7%升至14.3%,瑞典也由10.1%升至19.2%,歐洲其他國家大抵如此。

老年人當年輕人用

何以歐洲、日本、美國的老年勞參率提升得這麼快,原因是這些國家老化的速度很快,瑞典、日本、德國、義大利及法國的老年人口占比在2020年皆已超過20%,人口紅利皆已消失,在這個老化的社會裡,只好把老年人當年輕人用。然而,這不僅是歐、日、美的困境,再過兩年我們老年人口占比也達到20%,發生在他們國家的所有問題,也都會一一發生在臺灣。

臺灣目前60~64歲的勞參率是40%,65歲以上接近10%,近年雖已逐漸升高,但相較日、歐、美都是偏低的,甚至不及人家的一半,這說明臺灣老年勞參率還有提升的潛力,然而多數人畢竟不是曹操,沒有「烈士暮年」的情懷,要他們延後退休自非易事,英、法、德近年如火如荼的罷工,可資借鏡,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國政府日後無法迴避的問題。

小檔案■曹操《隴西行》一詩:「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露,終爲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小檔案■臺灣1993年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邁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老年人口占比逾14%,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推估老年人口占比升至20%,邁入超高齡社會,2028年推估人口紅利結束(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低於三分之二),2039年老年人口占比逾30%,依此推估,2070年老年人口占比47%,近半數人口是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