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無數位教學能力 未來難熬

數位學習已成不可抵擋趨勢。(新北市丹鳳國小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中小學推動數位學習能否成功,關鍵老師調查顯示,我國在數位學習領域研究硬體方面,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中小學階段資訊融入教學的老師比例不到2成,與先進國家差距。未來老師若不具數位教學能力壓力會愈來愈大,甚至面臨淘汰。

教育部資科司長郭伯臣表示,亞洲國家發展數位學習各有特色,臺灣將AI技術導入數位學習平臺,以進行因材施測因材施教,居於領先地位韓國在數位教科書方面發展得很好;新加坡在VR教材、AI教材等,則有進度。

郭伯臣說,日本、韓國在國小階段每週都有固定的資訊課,臺灣則採融入式教學。此外,韓國中小學科技領域課綱每2、3年就微調,以因應科技的快速發展,臺灣應該要學習。

臺師大學習資訊專業學院教授蔡孟蓉指出,臺灣數位學習領域研究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數位學習工具(如電腦平板網路、平臺)的發展也相當快速,但中小學教師將資訊融入教學的比例卻明顯落後世界各國,根據2018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臺灣和日本平均僅2成左右的中小學老師會經常在課堂上讓學生資訊科技進行學習,韓國約3成、新加坡4成、丹麥將近8成。

蔡孟蓉說,中小學老師資訊素養已被OECD納入世界各國評比指標,面對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老師若不具數位教學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恐怕會影響國家未來競爭力

爲讓老師具有數位教學能力,韓國規定在職教師每年寒暑假必須進修至少60小時,並採獎勵金或補助出國的方式,鼓勵教學創新;新加坡有教師分級制,能進行創新教學設計的教師級數高、薪資也高;香港則是在大量民間資金的贊助下,優秀教師各校搶着要,並鼓勵教師與學界合作。

蔡孟蓉表示,臺灣中小學目前缺乏教師分級或獎勵制度,可能是數位學習與教學無法落實的原因之一。建議教育部,讓老師每週僅4天安排教學、行政輔導工作,保留1天自主學習,以充實科技新知和數位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