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14萬張廢牀墊 未處理

由於清潔隊回收體系已無法處理現況需求及每年廢棄速度,目前全臺累積約14萬張廢牀墊未處理。廢牀墊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不少民衆會趁年末大掃除,交由各地方政府清潔隊回收處理牀墊,根據環境部統計,由於二○二一年與二○二二年的廢棄牀墊數有增加趨勢,全臺卻僅廿三臺處理廢牀墊破碎機,累積至前年底已有十四萬張廢牀墊未處理,環境部爲加速去化,規畫將部分廢牀墊材質轉廢爲能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環團表示,政府應鼓勵或輔導牀墊業者設立回收公會及相關設施,負起回收責任。

據統計,全臺每年包含進口的牀墊生產量約一一六點九萬張,每年牀墊廢棄量約九十五點一萬張,主要交由清潔隊回收處理。

環境部資源署副署長許智倫表示,由於業者等廢牀墊累積至五、六千張,才啓動破碎機,較符合經濟效益,所以截至二○二二年,纔會累積約十四萬張廢牀墊未處理。

不過許智倫表示,每年廿三臺破碎機的處理量能逾一百五十五萬張,他強調量能絕對足夠,但也坦言,因廢牀墊數量有增加趨勢,加上破碎機也須處理其他廢棄物,爲加速廢牀墊去化,已加強廢彈簧牀墊資源收回處理、補助地方環保局添購處理設施及其綠色發展。

許智倫指出,廢彈簧牀材質可分爲金屬如鐵架、彈簧及泡綿、布。電孤鍊鋼廠等都願意回收金屬,但以往多以焚化處理PU泡綿、布等材質,面臨國內焚化爐處理量能明顯不足,所以目前規畫製成SRF,比直接焚燒好。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認爲,生產者應負起回收責任,讓廢牀墊有再利用的機會;政府也應鼓勵牀墊業者自主成立回收公會,或由環境部輔導業者設立公會及其相關設施,他更認爲應優先考慮二手販售廢牀墊,無法再利用的廢棄物再製成S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