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遭高力士和楊貴妃排擠?

歌劇《楊貴妃》在日公演。(中新社資料照片)

人喝了酒就管不住自己的舌頭,萬一把大內密事到處亂說怎麼辦?當年,西漢大臣孔光回到家裡家人問他皇帝溫室都種什麼樹,孔光都裝聾作啞,這纔是皇帝身邊工作人員應有的風範。但是李白這樣的酒仙,可沒有這樣的保密精神。如果把大內密事到處亂說,這不是很危險的嗎?所以,他一提出辭呈,玄宗馬上順水推舟,答應了。

這兩個人爲什麼要排擠他呢?據說,力士因爲李白讓他脫靴子,侮辱了他;而楊玉環則是因爲李白寫《清平調》,把她比成趙飛燕,她也認爲受到侮辱。所以,兩個人就在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不讓李白升官。李白麪對這個情況,只好辭職。是不是呢?

沒有人真正進讒言

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高力士脫靴事件。李白讓高力士脫靴的最早記載是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李白名播海內,玄宗於便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若霞舉。上不覺忘萬乘之尊,因命納履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勢,遽爲脫之。」這個故事講得活靈活現,戲曲、小說反覆宣傳,逐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真有此事,高力士生氣也是理所當然。可是,這個故事有幾個重大疑點。第一,李白最喜歡宣傳自己的傲岸情懷,如果曾經讓高力士脫靴的話,他肯定在詩文之中提到。但是現在翻遍李白的詩歌,我們也沒看見任何蛛絲馬跡。這豈不是不太正常嗎?第二,高力士是正三品的左監門衛大將軍,玄宗的心腹。玄宗不是說過「力士上直,吾寢乃安」嗎?如果李白敢羞辱高力士,恐怕玄宗就第一個不願意,怎麼還會想要提拔李白呢?第三,高力士這個人有政治眼光,爲人謹慎謙虛,在當時口碑不錯。李白雖然傲岸,但是並不荒唐,他有什麼必要一定去得罪高力士呢?

那麼,撥開歷史迷霧,李白跟高力士之間關係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我認爲《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有一則記載比較靠譜:「他日,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優寵如是。」玄宗召見,恰逢李白醉酒,怕李白掉進水裡,玄宗就命令高力士攙扶着他。在這條記載中,李白有天真之情,唐玄宗有憐才之心,高力士有順從之志,每個人的做法都合情合理,這恐怕纔是兩人交往的真相。這樣看來,所謂李白讓高力士脫靴的說法並不可靠,肯定是唐後期宦官專權以後,人們爲了表達對宦官的憤恨才編出來的故事。既然高力士沒有受過侮辱,說他排擠李白也就不成立了。

那麼楊貴妃因爲李白寫「可憐飛燕倚新妝」而痛恨他是不是真的呢?也不是真的。因爲楊貴妃並不會覺得把她比成趙飛燕有什麼不好。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因爲美貌和擅長歌舞得寵,把楊貴妃比作她相當貼切,甚至還有點高攀的意思。另外,趙飛燕這個形象在唐朝還是相當正面的,就是大美女的代名詞,不像宋朝以後一說到趙飛燕就先想起紅顏禍水。既然如此,李白拿楊貴妃比趙飛燕,她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懷恨在心呢?

那既然沒有人真正進讒言,爲什麼李白還會辭職呢?我覺得,李白辭職的真正原因是無法實現政治理想。可能有人說,都讓他進翰林院了,怎麼會實現不了政治理想呢?要知道,唐朝翰林院本來是人才雜流並處的地方。所謂人才,是指翰林學士,專門負責替皇帝起草詔書,因此政治地位非常重要。所謂雜流,是指翰林待詔,這個頭銜可就複雜了,有詩待詔、棋待詔、畫待詔,甚至是方術待詔,這些人的身分說白了就是天子弄臣,陪着皇帝玩的。李白到底是翰林學士還是翰林待詔呢?別看範傳正給他寫的墓碑上大書「翰林學士」,其實,據學者考證,李白就是一個翰林詩待詔。正因爲他這種身分,所以寫詩讚美貴妃的事我們相信,給天子寫詔書我們就不信了,因爲草詔是翰林學士的活兒,不是翰林待詔的活兒。李白就任翰林待詔期間,玄宗確實是看好他,但是,只是把他當成一個詩人,而不是大臣。可是,李白是抱着「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來到翰林院的,怎麼能接受這種弄臣的生活呢?那麼,當李白毅然辭職的時候,唐玄宗究竟是怎樣一個態度呢?

李白提辭職 玄宗立馬批

李白提出辭職,唐玄宗馬上批准。玄宗爲什麼不挽留他呢?很簡單,還是因爲李白翰林待詔的身分。他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大臣,而不過是一個陪皇帝寫詩的弄臣。有他在身邊固然風雅,但是,沒有也無所謂。另外,李白的性格也不適合待在皇帝身邊。爲什麼呢?他太喜歡喝酒了。李白喜歡喝酒是出了名的。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特別是到了長安後,結交一幫酒友,喝酒就更沒有節制。他的這幫酒友是誰呢?詩人杜甫給他們總結一下,叫做「飲中八仙」。像我們熟悉的詩人賀知章草聖張旭都榜上有名。在杜甫的筆下,這八位酒仙喝酒各有特點,李白是什麼特點呢?杜甫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玄宗召見李白,李白總是醉醺醺的。按照《鬆窗錄》的說法,即使是寫《清平調》那次,李白也不清醒。還是李龜年拿涼水澆他的頭,把他澆醒,才完成玄宗的任務。這樣的事一次、兩次是浪漫,再多不就是怠工了嗎?

另外,人喝了酒就管不住自己的舌頭,萬一把大內密事到處亂說怎麼辦?當年,西漢的大臣孔光回到家裡,家人問他皇帝的溫室都種什麼樹,孔光都裝聾作啞,這纔是皇帝身邊工作人員應有的風範。但是李白這樣的酒仙,可沒有這樣的保密精神。如果把大內密事到處亂說,這不是很危險的嗎?所以,他一提出辭呈,玄宗馬上順水推舟,答應了。不過,玄宗雖然批准李白辭職,可不是簡簡單單地讓李白走人,而是賜金還山,賞李白一大筆錢,讓他繼續過求仙學道的神仙生活去了。從這一點看,唐玄宗做的也算瀟灑大方、風度翩翩。詩人辭職,辭出風骨;天子賜金,賜出溫情,也算是最體面的收場了。這一時間,距離李白進入翰林院,還不到三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