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 /長榮集團爭產互鬥 內傷不輕

愛護長榮集團投資人注意了,張榮發身後爭產奪權越演越烈,經營層換人、海外查帳陸續上演,面對一波波衝擊,集團相關個股是否禁得起考驗

文.劉羽騰

長榮集團爭產風波引起滿城風雨,張國煒不只總裁當不成,就連長榮航空董事長的位置也被摘掉,究竟長榮集團的接班內鬥,與這位在航空業唯一兼機師的董事長被迫解職,會不會對長榮航空或長榮集團營運造成負面衝擊呢?

爭產內鬥 投資人權益誰來關心

自從長榮集團創辦人過世後,集團總裁繼承權爭奪戰就無止無休,張國華宣佈廢除集團管理總部後,張國煒繼承權視同被剝奪,爾後不到一個月期間,其在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法人代表一職,也遭到撤換。此外,該集團旗下長榮航甚至以安全爲由,要求張國煒停止機師職務,讓外界感覺長榮集團大房有趕盡殺絕的意味,甚至爲了內鬥,連投資人權益或外界觀感,都暫時擺在一邊。

張國煒在接班爭奪戰中慘遭滑鐵盧,其持有長榮航空股權約有11.45%,遠低於張國華所能掌握的31.96%。張國煒遭停飛後向媒體表示,不會有復仇計劃,連身邊老臣也透露,張國煒的最佳選擇是先韜光養晦,當個快樂的大股東。但是,張國煒是否就此偃旗息鼓,不再與大房抗衡,以張國煒過去所展現的霸氣與風格,恐怕不會從此甘於平淡,屆時會不會設局反撲,恐怕讓市場一直會惴惴難安。

由於張國煒在擔任長榮航空董事長期間表現不錯,因此外資分析師表示,長榮航空這一次突然走馬換將,外資會想要重新摸清新任長榮航董事長林寶水所帶領的經營團隊,會與張國煒時代有何不同?新機採購策略與新航線拓展,會不會因此出現變卦?

長榮航空未來營運展望備受關注

長榮集團現任發言人柯金成表示,新經營團隊考量前董事長張國煒對航空領域相當專業,因而張國煒任內的新機採購,以及北美航線市場佈局、新航線規畫等營運方針不會改變,仍照原計劃進行,這意謂着張國煒時代所制定2020年總機隊規模達一百架的計劃,可望持續進行,包含預計向波音採購787-10機型二十架;還有六架採用選擇權的方式,其中,787-9機型四架、777-300 ER會有二架,這次總採購的新機將達二十六架,採購金額以787型牌價計算,金額超過八十億美元,相當於新臺幣二千六百億元。

2600億新臺幣新機採購案,預定在2020年完成,若是分拆成四年還本,平均每年多負擔650億,平均每月負擔55億。而2013年長榮航空營收1240億,利息費用16.63億;2014年營收1330億,利息費用16.36億。

按照張國煒的原定計劃評估,未來長榮航空的新財源在於拓展美洲客運線,長榮航空財報顯示,2013年美洲線客運營收二百六十八億,載客人數約一百二十三萬人;2014年美洲線客運營收二百八十八億,載客人數約一百三十七萬人。如此一來,若單以美洲客運線的營收來還本,將消耗未來十二年美洲客運線營收。

至於長榮航空未來獲利是否受到影響?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長榮航空已連續四年未配股配息,而2015年國際油價格的下探是否會降低長榮航空營運成本,而提升獲利空間,還待長榮集團給個答案

何況,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正值布蘭特原油現貨價格跌破五十美元/桶關卡期間,還是長榮航空董事長的張國煒表示,即使未來油價走跌,仍然保守看待2016年的航運市場。

雖然國際油價仍徘徊低檔,航空業市場競爭仍然激烈,使得票價制定受限,恐壓縮獲利空間;而原油價格隨國際產油國政策載浮載沉,未來走向仍舊難以掌握,長榮航未來營運仍然充滿變數

還有,對於15%營收來自兩岸的長榮航空,陸客團配額一旦縮減,也會影響營運。

而在長榮集團接班爭奪戰中要挺哪一方,外資絕對是看數字說話。在此之前,長榮集團恐怕自己先受不輕的內傷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81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