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洪寶山:開放非萬靈丹

文/洪寶山

服貿爭議不斷,政府強調只有開放市場臺灣才能走出去,經濟纔會好,但自由化真的是萬靈丹嗎?服貿籤或不籤對國人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到目前爲止都是說不清、理不明,學生已經抗議這麼多天了,民衆的心也被逐漸撕裂,公民集體焦慮的現象已經出現。「服貿」從成爲親朋好友間必談的話題,就快成爲避談的議題,爲何會如此?因爲選邊站,就如我上週所說,這個社會只能接受非黑即白,非正即反。政治不容易解決,服貿的爭議何時落幕,恐怕還遙遙無期。但自由開放真的能救臺灣的經濟嗎?臺灣在2002年加入WTO,也就是世界貿易組織,往自由貿易邁出一大步。2010年與中國簽訂ECFA,也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深化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但經濟成長率有因此擺脫衰退,邁向成長嗎?有因爲市場開放,老百姓過得更好嗎?再繼續看下去,現在民怨之一,國人的實質薪資所得倒退,而失業率從2001年開始就沒有低於4%過。以雜誌出版來看,到書店便利商店看看,是否有過去知名的雜誌品牌消失了?民衆荷包不飽,雜誌銷量衰退,印刷業訂單,都是環環相扣的問題

政府不斷告訴我們,開放會把餅做大,但開放這麼久了,爲什麼看不到明顯的效果?而今年元旦馬總統纔信誓旦旦說,今年要拚經濟,試問:那前幾年是在做什麼?開放是一條必走的路,但不能忽略臺灣不論在產業結構勞動結構都出了根本的問題,過去重視資本密集產業,將大量資源投入,在環境變化時,本來研發能力就不如人的臺灣完全沒有應變能力,導致市場節節敗退,這是本質競爭力的問題,跟市場開放沒有關係。試問,宏達電的手機會因爲市場開放就賣贏蘋果三星嗎?你我都知道,並不會。所以開放只是疏通管道,沒有好的人力、好的產品,依舊無法走出去。而開放,沒有適當的配套,體質孱弱的臺灣將難以面對即將來襲的資金人才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70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精采課程www.moneyedu.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股火龍王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