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鴻海新戰略機器人大戰

近期鴻海力求轉型主打「十一三網二雲」,其中,最重要的觀察指標,當屬「物聯網」與「智能機器人」。

文.李宜儒

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年度股東會,即將在六月二十五日登場,隨着產業的快速變遷,鴻海將集團發展重心移往雲端運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網路領域,並透過智能機器人來協助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其中,鴻海轉型最重要的觀察指標,當屬「物聯網」跟「智能機器人」。

萬物互聯的時代 自動化成趨勢鴻海的主要產品,包括所謂「十一屏三網二雲」,當中的「十一屏」涵蓋有穿戴式裝置、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行動電視、傳統電視、教育平板、平板電視、電動車、機器人;「三網」包括:互聯網、物聯網、智慧電網;「二雲」則有云計算及霧計算。

綜觀這些產品,不管是哪一種,唯一可以將它們通通串連起來的,就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直言,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降臨,代工廠必須搭上這個趨勢,預料未來自動化將更加深入人類生活當中。

在鴻海所設定的八大生活領域裡,包括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安全、健康、財產交易與採購、環保汽車等,鴻海也爲此成立了富鴻網公司,主攻工業4.0、物聯網及八大智慧生活,其將是鴻海發展八大智慧生活及十一屏三網二雲的主要推手。

自從2010年雲端運算興起,物聯網就開始藉由雲端平臺,透過運算與服務,率先導入綠色節能。

舉例來說,像是利用物聯網的感測器收集家庭電器的用電量,並透過雲端運算平臺規劃一個省電計劃,可以在電費較便宜的時段,進行一些不一定需要在特定時段進行的活動,從而節省電費。

另外,受惠智慧型裝置的發展,物聯網也可結合智慧型裝置並進行遠端操控。

鴻海集團旗下的F-訊芯(6451),日前取得光寶(2301)集團旗下敦南科技子公司感測器設計廠商敦宏一五%股權,讓鴻海集團在物聯網的佈局更加完整。

法人指出,鴻海早就將物聯網的概念運用到工廠中,例如在每個生產站都安裝感測器,將每件物品所耗費的生產時間收集起來,再來進行流程分析改善。

至於機器人則是攸關鴻海未來在製造領域能否持續成長的重要關鍵。

藉機器人大軍解決人力問題

由於年輕世代已經越來越不願意進到工廠,加上原本中國市場的人口紅利不再,但是製造的需求並沒有因爲年輕世代不願意進到工廠而漸少,相反地還越來越多,因此,如何解決人工問題,機器人遂成爲郭臺銘寄望的目標。郭臺銘之前就曾喊過「百萬機器人大軍」,但進度始終不如預期,不過郭董依然計劃未來三年,鴻海70%的製造比重將由機器人負責。今年在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tuex)上,鴻海集團旗下的工業電腦廠樺漢(6414),就在攤位上展示了一具機器手臂,樺漢併爲了這個機器人設計專屬的控制電腦,讓它可以精準地完成任務。鴻海的機器人都是由「鴻超準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負責操刀,主要的生產基地則是在山西晉城廠,這也是全中國最大機械人制造基地,平均每年的產量超過一萬臺。

加速鴻海機器人計劃的潛因,其實是在2011年,鴻海成都廠所發生的一個工安意外,當時工廠因爲金屬粉塵發生爆炸所幸在爆炸中心的都是機器人,也因此讓郭臺銘下定決心用機器人取代人工。除了生產用機器人外,鴻海還積極加速人工智慧的研發,並用在機器人身上。像是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所推出的仿真人形機器人「Pepper」,其實就是由鴻海所設計製造。

郭臺銘更爆料指出,「Pepper」五個手指的所有關節都必須可以獨立靈活運作,而且不能互相干擾,至於解決這些問題的,都是鴻海的研發人員。

郭臺銘說,人的五隻手指要合起來很容易,但機器人卻不同,光是爲了不讓機器人的五個手指不會互相干擾,鴻海的研發團隊就實驗了兩年。

雖然機器人將是取代蘋果iPhone生產線的重要戰力,不過,目前機器人的精度還無法達到蘋果要求,鴻海研發團隊目前進度如何?何時可以有所突破?勢必成爲今年股東會的重要焦點。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7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