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林建甫:顛覆思維-低物價的壞處

美僑商會最近發表「二○一三年商業景氣調查」,提到臺灣快要變成一個「低利潤市場」(low margin market),市場沒有吸引力物價低,相對的是貨幣購買力很強,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弔詭的是,目前的狀況非常不利臺灣的發展,甚至是讓臺灣沒有前途

美僑商會表示,臺灣物價一直維持在相對低檔,從零售商角度來說,意味着收入沒有增加。但對製造商來說,國際進口物料價格變貴,成本也就提升,再加上政府稅收,製造商難以維持,也壓縮零售商獲利空間,市場變得沒有吸引力。 老外講的現象確實是臺灣嚴重的問題,處理不好,未來外商可能不跟你玩,就退出臺灣市場。

在臺灣很多東西都賣得太便宜,像是十元能買飽滿的紅豆餅大大的水煎包,因爲大家薪水低,所以不敢漲,以免流失客源。成本加上人工,不能計較太多利潤,東西只能便宜賣,但老闆也沒有更多利潤可支付較好待遇員工,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大家都想要撿便宜,夜市文化也推波助瀾這種螺旋效應,夜市攤子不必房租,與正常商家形成不公平競爭。高房價現象推升房租,正常店面也不敢亂漲,因此一般商店都叫苦連天。一般人只看到排隊名店,其實更多店家開開關關,非常辛苦。

而因爲價格、薪水不能漲,最大問題就是人才會流失。臺灣的薪資,除了二○一一年因爲前一年的一○.七%經濟高成長,政府加薪三%,帶頭領導民間薪水略有調整外,近二十年加薪非常少,平均薪資及大學畢業起薪都還「倒退嚕」,造成人才急遽流失,工研院、電子廠整批被挖角

物價不會漲,不能漲,資源無法依照新的行情做配置,不值得的資源繼續坐享其成,阻礙社會進步。當價格是靈活且能夠調整,有生產力的資源,給予較高的報酬獎勵,就能發揮更大功效整體社會沾光,就會更進步。

這幾年,很多 新興國家物價漲、薪水也漲,社會充滿蓬勃朝氣。臺灣一切不漲,暮氣沉沉,恐怕害了臺灣。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4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股市名人大集合。課程活動詳見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