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馬凱:新臺幣當前 略有貶值空間

文/馬凱

新臺幣到底該不該貶,連續數年成爲業界大老與央行鍼鋒相對的議題,今年甚至連對方是否屬於中學生的層次,都成了攻防的重點,究竟孰是孰非,讓大多數人如墮五里霧中

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國際貿易量驟然削減,各國市場佔有率大降,國內經濟面臨難關,莫不竭盡全力搶奪市場,而貶值搶市,即所謂的「貨幣戰爭」,乃成爲逐鹿的主要手段

首開其風的,正是全球首強美國,違背經濟祖師爺諄諄教誨,一面將利率直逼近零,一面則再二三地大印美鈔,迫使美元幣值一瀉而下,以鄰爲壑,佔盡弱小國家的便宜。

然各國既沒有美國的強權,復不能借國際儲備貨幣之便,大印鈔票狂吸他國物資,還能貶值搶市;反因出口受挫又被無數美元熱錢淹沒造成金融泡沫而徒呼奈何。

直到去年,日本安倍晉三回鍋爲首相,仗着從全球次強落到第三的遺威,及十餘年來通貨緊縮造成的零利率現實,乃東施效顰,打着扭轉通縮的旗號,大印日圓以貶值救市

雖然仗着日圓也身爲國際儲備貨幣的優勢,一段期間之內也得享美國獨佔的便宜,卻由於傷及美國核心利益,以及相鄰競爭對手紛紛跟貶,安倍一箭射出未久即力道衰竭,對出口及經濟成長的助益只是曇花一現。

美日兩強如此氣勢凌人、恃強凌弱的示範之下,依貿易爲成長動力諸國亦莫不躍躍欲試;但因無零利率及國際儲備貨幣之恃,除冰島南韓等被禍最烈的國家之外,幾乎都無功而返。

臺灣則是一個十分獨特的例子。出口過去幾年一落千丈,雖受金融海嘯之災,但上半年鄰國出口尚見成長,唯我斯人獨憔悴,顯然對岸世界工廠關閉的傷害更深,因而更有理由藉貶值療傷止痛

同時,國內物價政府嚴密控制之下長期偏低,致使名目每人所得與購買力平價每人所得出現罕見的落差;顯示新臺幣有若干貶低及物價有少許升高的空間。因而特別在此時,業界大老的強烈呼號或可稍有迴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9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