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股看回不回? 連結美股漲勢誰是新主流?

圖、文/理財週刊

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仍圍繞在「錢太多」的主軸資金滿溢然後被趕來趕去的情況,在美國暫不升息的決定後,更加不易立刻扭轉。

股債雙漲,全球被打入負利率的公債續增,美股創波段新高,紐約原油期貨十八日盤中再創反彈新高(41.2/桶),遊資持續流向各類風險性資產,連高收益債都漲,促使各能源等原物料相關公司趁機發債,借新還舊,讓債權金融機構的壓力得到紓緩,主要商品只剩美元指數大跌,也順勢增加了資金擁抱新興市場的誘因。

現階段美國升息的變數可以暫時擱在一旁了,美聯準會(Fed)調降今年升息次數,由去年十二月預期的四次、減爲二次,同時下修美經濟成長與通膨預估,今年GDP預估成長率,由2.4%下修至2.2%,涵蓋食品與能源價格通膨率預估由1.6%下修至1.2%,並對全球經濟與金融情勢表示憂心,Fed主席葉倫在會後記者會表示,在經濟易受波動、全球成長疲弱,小心謹慎是應當的。

這些傾向鴿派的說法,意味Fed升息腳步會較原先市場預期更爲緩慢。市場預估,以其鴿派立場來看,Fed今年可能只會升息一次,而且不會是上半年。因此,我們可以暫時將焦點拉回亞洲及國內。

外資買超慣性未改前 資金派對仍舊不散場

因聯準會緩升息,國際美元應聲下挫,亞幣全面走揚。在熱錢強力涌入下,新臺幣近期恐怕也欲弱不易。由於外資持續匯入,新臺幣漲勢猛烈,一週來(三月十四~十八日)強升4.3角(1.32%),且周線已連四升。

美銀美林表示,現在對新興市場資產從中立改爲加碼,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爲,美元指數進入修正週期,將吸引資金重返評價面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股市

近期亞股雖因漲多而指數出現高檔震盪,然亞股仍持續吸引資金流入。Bloomberg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三月十五日止,近一個月外資對新興亞股全面買超,投資風險偏好回溫,臺灣、南韓及印度買超金額最多。

具高現金殖利率優勢的臺股,自農曆年後到三月十八日止,外資買超金額已達1640億新臺幣,期貨多單雖有部分屬套利交易部位(市場估計約三分之一強),但扣除之後仍是龐大,在這樣的慣性未被逆轉前,投資人不必預設立場個股仍將繼續輪動,太早看空只是喪失機會。

問題來了!雖然資金未退,但臺股加權指數波段漲幅卻不小(約14.9%),後勢該如何看待呢?這不是臺股獨有的問題,全球主要國家股市指數,自今年二月中旬以來,所相繼發動一波漲幅明顯的波段漲勢,累積漲幅着實不小,目前大多遭遇上檔頸線反壓,亦有碰上前波反彈高點壓力者,後續能否順利突破上檔關卡,仍須以美國股市爲首的主要指數表現馬首是瞻。

以臺股目前的位階來看,指數空間也許不大,但熱錢仍將繼續維持個股輪動的熱度,選股不選市的方向不變,我們先由美股近期漲幅領先的個股尋找線索。

蘋果與特斯拉蔚爲指標

以美股本波漲幅領先的個股觀察,除了原物料相關的公司出現強力反彈之外,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Apple,由低檔上來也漲了約13.9%,截稿前來到105附近。由於蘋果供應鏈族羣龐大,如果Apple能維持強勢,臺股受惠程度將有較大的想像空間,加權指數挑戰九千點的機率就增加。當然,鴻海家族是領先觀察的指標,加上又有鴻夏戀的題材,容易吸引市場目光。

Tesla(特斯拉)二月十一日~三月十八日波段漲幅達54.6%。顯然,市場相當認同電動車的未來性,臺股相關族羣的市場評價未來將拉高。尤其本族羣不乏一~二月營收突出者,如和大、F-貿聯、同致、胡連等都符合上週所提的選股條件。

例如和大(1536),元月營收首度破五億大關,連續四個月改寫歷史新高,二月過年營業天數減少,但營收年增率仍達25.9%,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主要系五大客戶(BWA、Tesla、Eaton、Punch、BRP)拉貨力道持續,包括Tesla持續緩步提高每週產量(2016年開始提升至1600~1800輛/周)造成拉貨金額增加、Ford F-150持續熱銷等。目前和大積極切入未來新車型規格的認證,將讓暨有客戶訂單量持續增加,例如客戶BWA,其終端主要使用車種爲Ford F-150,未來尚有F-250/350/450,訂單成長約20%、Tesla將成長60%(由2015年五萬臺到2016年八萬臺)、Eaton(終端用戶主要爲北美重卡車款)估成長6%、Punch(終端主要爲中國自主品牌業者)預估成長5%、BRP(終端主要客戶爲歐系知名重機品牌業者)預估成長10%、歐系豪華性能品牌SUV車款將有完整年度出貨量之下,加上嘉義大埔新廠第一、二條產線已正式開出,法人預估和大營收將逐季成長,持續改寫歷史新高,值得投資人長線關注。F-貿聯獨家供應特斯拉電池管理線束

再舉一例F-貿聯(3665),貿聯集團(BizLink)創立於一九九六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州矽谷(Fremont, California),主要從事電腦周邊零組件汽車醫療、通訊、太陽能設備有關連接線材、連接器組裝、連接器產品之相關研發、生產,目前已成功切入汽車、醫療、太陽能領域,爲國內連接器廠商中,少數可在「非3C」領域耕耘有成的廠商,爲特斯拉旗下車種的「唯一」電池管理線束供應商。(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