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南震災再度凸顯 防災型都更迫在眉睫

Q: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臺北市若發生6級以上地震房子會倒4千棟,大家都很擔心這種無預警的天災,我們該怎麼辦呢?

A:從民國88年921大地震,臺中、彰化及南投等地區的房子倒塌不少,死傷人數高達2321人,另當時臺北市也發生東星大樓倒塌,奪走87條人命的不幸事件,再到今(105)年0206的大地震,造成117人死亡的臺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案,真讓人怵目驚心。

因此,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臺北市若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房子會倒4千棟時,居住在臺北地區的民衆必然特別「有感」。

雖然臺北地區高樓大廈林立,但夾雜其中的低矮四、五層高公寓也不少,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民國104Q3之統計數據顯示,臺北市屋齡31年以上的住宅共計542,882戶,41年以上203,899戶,31年以上40,296戶,佔全市住宅存量942,523戶之比例分別爲57.60%、21.63%、4.28%。

長久以來,老舊公寓都更問題,一直都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尤其「文林苑都更事件」,更讓原本就很難推行的都更時程更加雪上加霜;甚至臺北市長柯文哲當選後,還碰到中正汀州路都更案羅姓不同意戶堅稱房屋位處「龍腦」,拒絕搬遷,連柯P親自前往開示都鎩羽而歸。

究竟都更難在哪裡呢?雖然主管機關一再強調都市更新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可是很現實的是,要想都市更新順利推動,就得面臨法令面是否明確?制度面是否完備?實務面是否務實?以及人性面貪婪等四個面向的考驗。

都更整合不易,常聽建商談起他們與都更戶第一次接觸,都更戶之第一句話總是「一坪換幾坪?」緊接着便是「爲何不能像合建一樣,一次講清楚分屋比例?」,「那就等分屋比例確定後再談」,短短三句話就以「Bye Bye!」結束協議對談。

而「釘子戶」問題,更凸顯人性面之貪婪問題,例如前院、後院與地下室一樓保管佔用,甚至出租供營業使用,以及頂樓加蓋違建收租等問題,再加上新舊法令建蔽率容積率之認知差距,造成一樓店面不夠分配等因素,導致一個都更案即使已進行至權利變換階段,也可能因爲分屋問題而一再耽擱甚或不惜興訟,而這也正是一個都更案平均耗時七、八年之主要原因所在。

都市更新原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好事,豈料左鄰右舍往往因各懷鬼胎、相互猜忌而壞了大事,尤其有一些「釘子戶」成功嚐到甜頭的消息見報後,任誰都不願意第一個率先簽字,以免吃虧上當,加上非公益第三者介入,如插旗戶、都更蟑螂民意代表地方角頭介入,想要藉機分一杯羹,再加上公權力不彰之情況下,延宕都更時程已不再是新聞。

文林苑都更事件之後,2013年4月26日,大法官終於對文林苑和其他三個聲請案作出709號之解釋,指都更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以及第19條第3項前段條文,違反「正當行政程序」,宣告違憲,應在一年內檢討修正,否則將失去效力。但都更修法延宕迄今仍未完成,在這次臺南震災之後,應會加速進度。

最近因臺南大地震之慘痛教訓,大家再度期望老舊社區的都更能夠加速推動,而行政院二月份快速通過「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災害救法修正草案、建築法修正草案」等3法,將送立法院審查;其中,都更條例修正,明定災損防災型都更同意比率,可維持現行二分之一規定(其他地區的同意比例提高爲三分之二),以避免門檻過高,延誤防災都更。

除此之外,行政院也決定擴大老屋健檢補助範圍,只要是民國88年12月31日前申請建照的老舊住宅全適用,初估全臺有60萬棟老屋要接受健檢。

另根據中央社報導,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針對地震震災及土壤液化問題部分表示,將提出「災害應變量能提升計劃」,包括精進北市災防應變、老屋健檢補強和啓動救災基地整備等6大面向。其中,老屋健檢部分,臺北市政府將健檢民國86年5月前建築法規尚未修訂前的老屋,共有7萬4000多棟,預計花3年完成,而第1年預計會動支第二備金6000萬元,先檢驗7500棟3樓以上建築物。此外,內政部營建署也公佈,即日起分3階段受理申請「自主都市更新補助」,分別於4月11日、7月11日及10月11日截止收件,初評通過,可優先獲補助但0206震災地區的申請案,不受申請期限限制。營建署表示,今年補助總經費新臺幣8000萬元,若用罄仍有申請需求,會再設法籌得其他經費。

0206臺南震災不幸奪走117條人命,經這次的慘痛教訓,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於震災的防範都已全力進行,希望各相關主管機關都能劍及履及,確實執行-天佑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