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外資紛撤 亞洲金融風暴再起?

在新興市場中,短期內有鑑於美元走強、大陸物料需求下滑,應避開原物料相關個股,若能趁估值修正時逢低挑選體質好、成長潛力強的企業投資,可望在未來獲得理想收益。

文.林宏嶼

短短的兩個月內,外資臺股淨匯出將近五十六億美元,合一七三六億臺幣,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不過僅是新興市場的一個縮影

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 EPFR)數據顯示,光是截至八月五日的過去四周,就有175億美元(合5425億臺幣),相當於臺灣在2014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九分之一的資金,有如逃命般,從各地新興市場撤退。

外資紛撤 亞洲釀災

這樣的情景是否似曾相識?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年是由外資大舉自泰國撤離,原本匯率釘住美元的泰銖,在泰國貨幣當局棄守的情況下暴跌,資產價格重挫,繼而其他基本面不佳的國家,如印尼南韓,也在照妖鏡下無處躲藏,資產遭到拋售。股災進一步蔓延到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尤其香港房地產崩盤,受傷慘重。

這樣的歷史會再重演嗎?經濟學家認爲,東南亞國家現在的外匯存底、經常帳、外債比重等基本面,比起一九九七年已經好很多,更何況現在所有國家都已經讓匯率自由浮動,而且這些新興市場央行因應危機的能力,也已經比以前高明許多,因此重演的機率不大。 人類歷史中不乏集體恐慌的例子,但在恐懼的時刻,或許反而是守株待兔,尋找更合理價格與下一波行情的良機。

目前新興市場正面臨美元強勢、美國聯準會預計年內升息、原物料價格跌至十幾年低點、大陸市場需求低迷等四大因素疊加的完美風暴。

其中,仰賴出口原物料的新興市場國家,如巴西、馬來西亞,被棄之如敝屣。

馬來西亞成超級重災區

在近年成爲熱門投資標的的東協國家中,馬來西亞已成超級重災區。除了原油出口佔GDP高達16%,加上第二大出口商品棕櫚油跌價慘重,馬來西亞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二季大跌3.7%,延續第一季2.5%的頹勢

理論上雖然貨幣貶值有助於提振出口,但在需求面難以提升的情況下,馬來西亞受益不大。花旗預估該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將從上季的5.6%,明顯放緩至4%。

外資自馬來西亞股市撤出的動作也未見停歇。該國外匯存底從2014年七月超過1350億美元,持續下滑到今年六月已不到1100億美元。經濟學家預估年底時,馬來西亞的經常帳可能從盈餘轉爲赤字屋漏偏逢連夜雨,馬來西亞政壇目前正對當權者貪腐問題掀起政爭,面對政治動盪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即使該國資產估值已有相當程度的修正,還是令投資人寧願暫時袖手旁觀。

馬幣之後,今年以來表現第二差的亞洲貨幣是印尼盾,年來貶值幅度達8.5%,但印尼因爲是個進口導向的經濟體,基本金屬等各種商品價格的下跌,反而有助該國改善經常帳赤字。印尼央行總裁預估第二季經常帳赤字,會從去年同期佔GDP4.3%的比重,收縮到2.5%。

馬來西亞房地產是臺灣人海外置產僅次於日本的第二最愛標的,主要是受4~6%的租金收益率,以及近年兩位數的價格漲勢所吸引。

彭博社報導也指出,印尼首都雅加達,截至今年三月的房地產價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11%。看好吉隆坡、雅加達未來作爲超級城市(mega city,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中產階級崛起的潛力,海外資金近年已經把這些東南亞國際都會的房地產價格炒得太高。此次東南亞金融市場的修正,預料也將帶動資產價值的重估

紅色供應鏈崛起 臺股陷危機富邦銀行董事長蔡明忠,近期在一次企業併購論壇上回憶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的情景時表示,當年的經驗告訴他,在危機之中才會有物超所值的資產出現。如果這次不至於重演上次的慘況,縱然經濟體質弱化,估值卻能有大幅修正,不正是一個耐心等待時機撿便宜的好機會嗎?

美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升息的預期心理在實際的升息舉動發生前,也已經開始攪動資金迴流美國。如果中國經濟也能順利從「世界工廠」過渡爲「世界市場」,那就天下太平了。

可惜的是,過去十年裡成爲原物料大買家與世界工廠的中國,卻發生經濟轉型不順的情況,需求大幅下滑。爲了產業升級、進口替代,「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使南韓、臺灣等過去大量輸出電子零組件,以及石化原料到中國的國家大爲吃癟。

ABN AMRO預估南韓、臺灣、印尼與新加坡傾向助貶匯率來提振經濟,並且認爲中國和臺灣有可能會在下半年降息,暗示臺幣仍有貶值空間。的確,臺幣上半年在外資大量匯入的支撐下,是唯一兌美元升值的亞洲貨幣。如今外資擔心美國升息,也開始將資金撤回美國,臺股欲振乏力,何況第二季經濟成長大幅落後預期,尚不及1%,也是讓研究機構看貶臺幣後市的主要原因。

臺灣與南韓第二季出口大幅衰退,除了因爲原物料價格暴跌,使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外,也受到了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進口替代另需求大減的衝擊。另外,Windows 10上市並未掀起業界原先預期的換機潮,且因爲廠商庫存尚未消化,下半年景氣也不看好。(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81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