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政府以「居住正義」之名 行加稅之實

圖、文/理財週刊

政府打房動作可說是愈演愈烈,而探究其背後的意涵,卻是朝着「加稅」的動作前進,加上年底還有九合一選舉,勢必還有後續動作會登場

文.顏瓊真 攝影.鄭暐琪

政府在2011年六月實施「特種貨物暨勞務稅(簡稱奢侈稅)」,於屆滿兩年後進行檢討,由於兩年開徵總額才91.64億元,不到百億元,引發外界「績效不彰」的抨擊,但房仲業卻認爲,成交量大幅萎縮二~三成,已達到遏止投機、炒作的預期功能。究竟「奢侈稅」對打房的成效如何呢?因各界意見紛陳而陷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羅生門,但由政府近三、四年持續祭出打房政策,不管是「豪宅稅」、「囤房稅」及央行進行「信用管制」緊縮房貸成數等等,雖然高舉「居住正義」之大旗,但難免落人行「加稅」之口實。打房未必不好 但加稅就苦了民衆政府打房動作可說是愈演愈烈,而探究其背後的意涵,卻是朝着「加稅」的動作前進,加上年底還有九合一選舉登場,勢必還有後續動作,因而,纔有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跳出來,直批政府打房,是爲了騙取選票

面對政府研擬在今(2014)年底推動「房地合一」的實價課稅,李文造指出,臺灣民衆房屋自有率超過八成,政府貿然實施房地合一等於是全民大加稅,他認爲,根本難過立法院那一關,最後變成「雷聲大雨點小」。

李文造表示,政府打房也不全然不好,能讓建商「汰劣存優」,淘汰投機的建商,但若歸究至最後,他提醒說,政府是最大的地主,每年可從房地產徵收到大量的稅收,房地產好,最大受惠者是政府,不要「得了便宜又賣乖」,若房市真的被打垮,他認爲,政府反而比建商更緊張纔對。鄉林建設董事長,同時也是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則呼籲政府「不要再打了」,若將房地產業打趴,會讓房產相關行業三百萬人家庭「沒頭路」。

賴正鎰也點名央行總裁彭淮南及財政部長張盛和兩人,他說,之前奢侈稅及提高房屋稅等打房措施,已經達到打擊炒房的初期目標,投資客早就都不見了,若繼續打房,只會讓88%真正自持房產的屋主反彈,甚至打走年底大選及明年總統大選的選票。非投資客 房仲業也中槍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富旺國際董事長林正雄則談到,他是「奢侈稅」及政府打房政策下的受害者,他說,富旺成立房屋仲介部門,歷經兩年多的努力,終於在全臺擁有四十三家門市,但奢侈稅一實施,房市成交量萎縮,店頭做不到業績,只能忍痛在一年內關掉全部的房仲門市。他同時談到,依據內政部統計,近兩年來,有超過三成的房仲店頭是屬於「非營業狀態」,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千多家店頭「關門」,若以一家房仲店頭至少僱用五個人來說,就有五千多人失業,是非常嚴重的事,但政府似乎看不到打房的後遺症。而打房的各項措施,對民衆的影響極大,有房仲業者針對政府打房的諸多政策分析談到,除了「豪宅稅」讓富人多繳稅外,其他政策都會牽扯到一般民衆,尤其貸款成數縮減,在銀行怕央行找麻煩,乾脆從嚴審查的情況下,易增貸款申請上的難度。中央銀行第四波信用管制措施比前三波來得又猛又急,信義房屋同時比較央行第四次信用管制,新納入五股、泰山、八里、鶯歌與桃園蘆竹中壢龜山等地區的影響分析。

第四波信用管制 擴大打擊面

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經理蘇啓榮指出,從央行新的規範看起來,進一步打擊投資的意味濃厚,只要以法人名義購置住宅,或自然人第三戶以上的購屋貸款,成數都降到五成,並將新北市外圍與桃園市的四大熱區納入選擇性信用管制範圍內,除了控管金融機構的放款風險外,也更進一步圍堵可能的房市投資漏洞。他談到,被點名的區域,短期區域內的買氣將轉趨觀望,尤其是「多屋族」或「置產型」的買方;惟整體來看,此次新的規範延續居住正義的政策主軸,持續打擊與限縮投資需求,但對於首購則影響不大,預料下半年將依然維持「價平量縮」的格局。

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這次央行的管制措施,其實是對投資客、過熱區域進行檢討,有助中長期市場的健康發展。而一般自住客的權益不但未受影響,還可避免誤入風險較大的區域,銀行也能減少風險集中的問題,免生系統性風險,絕對值得肯定。惟央行同時祭出二十頁、共計八十一條的情境問答,可謂是金融機構「教戰守則」,不但新增換屋族「先買後賣」的限制,對於轉增貸的限制亦嚴,恐使一般自住買方申貸或換屋遇到更多困難。(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25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